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Unnamed 2025-01-20 11:27:10

笔记

p173
梁思成致信中央领导,认为以“纯交通观点”来决定牌楼存废是片面的,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来考虑文物保护以及避免车祸的办法,例如可建设交通环岛,将牌楼保留为街心景观等。

p188
梁启超从分析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历史和原因入手,提出土地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土地自共有制度递嬗而为私有制度,实有历史上之理由,而非可蔑弃者也”。在他看来,私有制是现代社会一切文明的源泉,“盖经济之最大动机,实起于人类之利己心。人类以有欲望之故,而种种之经济行为生焉。而所谓经济上之欲望,则使财务归于自己支配之欲望是也。惟归于自己之支配,则使自由消费之、使用之、移转之,然后对于种种经济行为,得以安固而无危险”。这种经济行为产生的效果是,“非惟我据此权与人交涉而于我有利也,即他人因我据此权以与我交涉亦于彼有利”。因此,“今日一切经济行为,殆无不以所有权为基础,而活动于基上。人人以欲获得所有权或扩张所有权故,循经济法则以行,而不识不知之间,国民全体之富,固已增殖”。
梁启超还结合社会主义对土地国有论进行了评论,认为剥夺了个人土地所有权将导致国民经济与“个人勤勉殖富”的“两败俱伤”的局面:“若将所有权之一观念除去,使人人为正义而劳动,则以今日人类之性质,能无消减其劝勉赴功之心,而致国民经济全体酿成大不利之结果乎?”“今一旦剥夺个人之土地所有权,是即将其财产所有权最重要之部份而剥夺之,而个人勤勉殖富之动机,将减去泰半。故在圆满之社会主义,绝对不承认财产所有权,而求经济动机于他方面者,固可行之;若犹利用此动机为国民经济发达之媒,而偏采此沮遏此动机之制度,则所谓两败俱伤者也。”
梁思成在“土地国有”这个问题上,走向了父亲的反面。

p212
他(华揽洪)写了一篇“万言书”,题为《谈谈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他批评《初步方案》是只做远景,不做近期计划,不但不能指导当前建设,而且会造成很大浪费。他认为,应该“新陈代谢,循环建设”,而不是“一次设计,分期建设”,因为“对三五年内即能完成的短期工程……我们对于它的内容、使用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等等,都可以作一个比较确实的估计和安排……如果考虑的年限更多一些(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多),那末,‘一次设计,分期建设’的说法就很不正确了……这个问题特别反映在城市规划中”。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