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是很想用这个名字作为我这篇书评的标题,但似乎这个经典的电影名的翻译直接揭示了所有杀手故事的核心,也暗示了几乎大部分杀手故事的最终结局——tragedy ending.
斯蒂芬金的这本书,Billy Summers,不是惊悚小说,如果你期待着从中看到什么灵异故事或者惊险异常的情节设定,那么它会让你失望。因为这本书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老套故事。一个受人雇佣的杀手,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无意发现了“逃生剧本”中的疑点,于是怀疑自己被雇主设计,如果按照剧本执行,最终可能遭到灭口。于是他采取了自己准备的另一套逃生方案。其间,遇到了一个女生。Billy Summers只是一个杀手,但不冷血。在帮助这个女生的过程中,他像父亲或者大哥哥那样的照顾她。这个女生,也作为小助手给予了Billy Summers信任和支持。没错,她爱上了他。杀手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这是小女孩产生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在杀手完成了最后的任务之后,受伤了,死掉了。这里是这本书写的非常精彩的地方。因为在书中的情节里,杀手为了执行任务,扮演成了一个作家,除了枪杆子,他在笔杆子方面也颇具才华。他在决定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就预言了他作为杀手命运的终结。这就很类似于港片里某个警察对爱人说,等这次任务结束就回来结婚。那他肯定回不来。“书中书”的写作方式在本书里经常出现,直到最后读者才发现,故事的最后一章,是女孩替他写的。杀手的结局并不像“书中书”里写的那样,远离尘世,过着自己的生活。而是,因为受伤感染,最终去世。这一切虽然理所当然,但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是能够明显体验到书中的女孩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悲伤,这样更让人觉得难过。
我们都知道斯蒂芬金对于战争的评价,他在“书中书”里也写到了当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一些战争片段。可能女性读者在看这一段的时候会觉得有点无聊。战争的残酷,是无论调用视觉感受(电影/纪录片),还是大脑VR模拟功能(阅读),都无体验的。斯蒂芬金的那些文字已经非常极致让大脑的模拟功能全部启动,让人感觉听到了看到了子弹横飞,身体支离破碎,求救声音声嘶力竭等种种景象,但我知道根本不足以体现残酷这个词内涵的万分之一。我记得老爷子在新冠肆虐的时候发过一条twitter,说他在写一本书,应该就是这本。本书的主要情节发生在2019年-2020年,有这么一句“Neither of them knows – no one does – that a rogue virus is going to shut down America and most of the world in half a year.”这个描述看上去没什么,但是,之后的文字结合着当年我们被封控在家,呆呆的看着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在房间里做着力所能及的运动以保持身体的活力,立刻就有了共情感。
这个杀手的老套的悲剧故事,因为自己的温度,也有了温度。斯蒂芬金的写作功力在写这种老套故事的时候,最容易感觉的出来。这无疑是金粉们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Billy Summers.
* 附加一句:无意间看到这本书的繁体中文翻译版,书名翻译为《绝笔》,窃以为这个书名翻译得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