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在想,真正失声的群体是农村妇女。
从小在村里长大,我认识很多婶婶——在传统的父权结构中,村里没有阿姨。她们有的一直在家务农,照顾一家老小,是在外打工的丈夫的大本营。农忙时节,做完自家的活计,再被人雇佣去其他家的田地,一天可以赚三十块。冬季闲暇,她们也会打打麻将,妈妈也是她们的牌友。
现在我们一家早就不在村里生活,妈妈偶尔还会回去专门打一场麻将。我也只有年节时分才会偶然遇见她们了。坚毅的婶婶们已经熬到儿女都成了家,她们的手依然没有停下。有的开起了小卖部,有的做”手工活”——她们能编出在上海店里美丽的发箍或发夹。
作者的母亲叫春香,婶婶们的名字也都很美:秀玲、喜爱、宝琴、梅娥、芙英、书玲。
在我心里最美的是妈妈的名字:凤珠。
说回书本身,一线城市的美丽整洁背后是庞大保洁群体的过劳。因为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做保洁需要那么多工具,在这个系统中她们时刻被监控着,不能停歇。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有的人长期睡在走廊,有的人睡在天台,有的人睡在垃圾房。即便如此辛苦,在深圳依然能比在“老家”赚到更多的钱,有的人将这笔钱留给儿女,有的人留给自己养老。这仅仅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她们的困境之一。
总之,关注我们不曾留意的,或者刻意遗忘、假装看不到的人群,在小小的地方给予力所能及的善意。洗手的时候不要把水甩到地上,扔垃圾的时候把尖锐的东西好好包一下,果核用纸巾包住再扔,塑料瓶捏扁了扔到垃圾箱。这样已经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