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凌晓风 2025-01-20 11:30:36

人的本质是什么

《星际穿越》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是关于高纬度的空间展现。也就是男主角掉进黑洞后,回到了曾经同女儿互动的一个场景。电影展现出了科幻作品中关于在高纬度看三维空间生活的情形,即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构成了一条蜿蜒向前的长龙。如果来到这个人的正面,应该可以看到她身后拖着长长的“身影”,这具有体积感的整体构成了这个人的全部。

若以上面这个片段为想象的基点,书中所说的“大遗忘”可能是某种“空间相变”的结果,一下子就有了更为形象的理解。也许是因为空间的扭曲、变形,使得个人身后长长的“身影”被截断。一个具有庞大体积感的个体,变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存在。

有了上面这样具象的认知后,再来思考书中这场思想实验所提出的问题:记忆和灵魂的关系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灵魂是人最核心的属性。尽管灵魂并没有普世的定义,但人们通常会把具有个人独一无二标识的思维活动,统称为灵魂。

那么记忆和灵魂是什么关系呢?记忆是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它是灵魂的组成部分。但是记忆是灵魂的全部吗?伴随记忆,人的思维还会生成新的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吗?比如性格?潜意识?这些是不是也是灵魂的组成部分呢?如果换成空间思维,由长期记忆形成的长长的空间长龙在前进的时候,会不会有某种惯性?而这种惯性就是潜意识,或是性格?相比一个有较长轨迹的空间长龙,一个被截断的局部,是不是更加不可预测,或者说,更缺乏既定方向感?这种由于记忆被截断而出现的缺乏方向感的生活,是不是抽空了人生的质量?灵魂也随之变成了碎片?灵魂的碎片,还是那个灵魂吗?

其次,一个人的灵魂只是个体的属性吗?为什么人类对于阿尔兹海默症充满恐惧?那些忘了自己家人的患者,他们的躯体内,还住着那个别人认知中的“灵魂”吗?失去的记忆,只是个人空间的切割吗?伴随失去的记忆,斩断的也是同别人的羁绊。那些在空间中交错的部分,从此失去了其中一个人的牵引,从共同记忆变成了记忆的“遗物”。如果一个同任何人都不存在交集的个体,记忆被截断,他的记忆是否连贯,还有那么重要吗?他还需要空间惯性吗?

再次,人的灵魂脱离肉体,仍具有人的属性吗? 也就是说,拥有连贯记忆数据的记忆条,能被视为人吗? 如果人类的最终进化形态是“数据体”,这个形态还能被定义为人吗?如果数据体能够模拟肉身一切体验,更可以帮助意识发挥无限创造潜能,人会热衷于这一存在形态吗?

最后,伦理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每天简单重复生活内容的人,记忆的连续性也同样重要吗?重要的是人的选择吗?一个没有记忆的人,有选择自由吗?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本质区别是什么?死亡是人的必然属性吗?对死亡的恐惧,是不是人性自保机制?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脱离受想行识的境界,是离苦的修行,也是脱离人性的过程,这是应该追求的方向吗?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记忆的宝贵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有些记忆并不美好,但它雕刻了我们的灵魂。尽管记忆并不可靠,但它们是我们人生的四梁八柱。人需要活在自洽的故事中,记忆就是这些故事的载体。记忆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突然对自己的记忆有了更多温情,无论好坏,我要呵护这些记忆。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