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怎么哭了”
“我肯定是老糊涂了”
“不记得了,我果然是老糊涂了”
“我肯定是老糊涂了”
“我们怎么在捞墨鱼”
“有谁记得我们今天捞过墨鱼吗?”
“那不重要!是谁自说自话动了我的控制台”
到底是谁动了他的控制台,你们谁知道快点告诉他啊?
抱歉,是我打开方式不对吗?怎么所有像金鱼一样的只剩下短短几分钟的记忆了?以后只能靠手写备忘录延续了吗?
不不不,我们有外置记忆装置啦,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我的的科研人员。而且记忆装置越做越小,就像电脑的内存条一样,即插即用……
即插即用,是的,当人类经历了“大遗忘”时期以后,突然发现,记忆可以自由存储、任意交换,换句话说,意识与肉体完成了最彻底的分离,那么问题来了,一旦你的意识不在停留在你的这副皮囊里的时候,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吗?又或者说,哪个是你?那个毫无记忆的确拥有着你的三维世界具象的肉身?还是那一条拥有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感知记忆的内存条?
当自己的意识已经不能受到自己控制的时候,但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变成了一个内存条的时候,人生意义,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林泰三的哲学观可能在这部作品里面得到了畅快的呈现,昨天、今天、未来,哪个属于自己?对于没有记忆的皮囊来说,除了被记忆默认的样貌之外,它已经不具备一个正常“人”的特性了,从辩证的角度来说,“本我”就应该是属于记忆的,人格的形成、思想的规范、道德的约束都是针对于意识的而不是皮囊的。
小林泰三进入了一个魔咒般的命题里面,这让我突然想到“武林外传”里面吕秀才那一段经典的本我的自我辩论:“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吗?”
由此可以看出,小林泰三对于生命的思考、对时间概念的探究是持续了很久的,之前一部作品《关于那个人的备忘录》还只是停留在个体记忆消失,对于时间、记忆的探索,这一次直接就是全人类了,这种思想性极高的作品,在日本文学界应该也是上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