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罗老师的作品之所以popular,不仅在于专业性,更多吸引人的是其朴素的情感共鸣和警世箴言的哲学思考。
近些年来,从电影《第二十条》都探讨过的,防卫过当中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刺死辱母者到昆山龙哥反杀案,一路追到提高收买妇女的法定刑与车浩的论战。一路追星,罗老师也吸粉越来越多。
很早的时候看到过一篇文章,讲霍金在科学界的地位,大意是霍金的单纯学术成就不一定那么高,但是科普方面作出的贡献确实是相当大。当时苦于无法判断其学术成就的厉害程度,但是也记下了科普的重要性。彼文称在欧美学界最牛的不是你发了多少论文,影响因子如何如何,而是你参与了多少科普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在科技馆做讲座,到中小学讲学,撰写科普读物多少。理由:一棵再高的参天大树也无法撑起一片绿洲,相反肥沃的土壤可以让一方天地都充满生机,重要的是播下种子,罗老师他就是一个播种者。
罗老师播下的就是普法的种子,思考的种子,内向自省的种子。
所以尽管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听的都是另外一个徐姓老师的课程,但并不妨碍我对罗老师的喜爱。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相比之下他的朴素情感和哲学思考是真的令人钦佩。一般而言罗老师发文或者更新视频了,我都会先搂一眼看是讲知识还是讲哲学多一些😊
讲哲学就尽快享用,讲知识就稍后再看。罗老师真的是做到了普法的同时夹带私货讲他喜爱的哲学,尽管他很谦逊地称自己并非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是我们普通人需要的正是这种更容易接受和更实用的哲学。
最后关于本书,所谓悖论罗老师都在试图给我们讲清思考的路径而非告诉你什么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