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与中国的发展经历
印度过往发展速率偏慢也是受制于管制经济,自1991年起印度开始了经济改革,废除了很多许可证制度,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印度的外部需求,印度在2004年~2014年印度经济达到了最高水平,年均增速超过8%。相对于中国,印度本身是移民国家,因此对于国际贸易更加开放,也更加认为全球化有益处,国内发展更多依赖于民间资本的推动。
2. 莫迪的经历源于经济发展
莫迪在印度的成功非常像中国沿海城市领导人主政的历程,其在“古吉拉特邦”的改革将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高效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其在2014年竞选总理的成功也是源于经济成长的成绩、普惠民众的选举政策以及高调反腐的政治主张。
3. 腐败对于印度经济的影响
腐败是印度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隐患问题之一,特别是这种腐败伴随着印度发展从流程性腐败(花钱办事情)发展到资源性腐败(低价占有公共资源)更加不宜被老百姓所察觉和感受,从而也导致了印度较大的两级分化以及裙带资本主义特征。
但是书中对于腐败并不是全然批判的,印度老百姓对于腐败更多是一种接纳,更在意的是实际经济是否发展、实质生活是否改善。适度的腐败成为了一种润滑剂,从而保证在官员拿到好处之后可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某种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莫迪反腐之后虽然陈旧的腐败系统停止工作了,但是更为廉洁的新系统没有建立,导致官员害怕违规从而无人敢于做决策,导致产业投资开始萎缩。
4. 印度选举中不在意候选人是否有道德瑕疵
在印度选举中选民并不在意候选人是否有污点,在2014年大选时,印度1/5的议员有“严重”的犯罪记录,包括莫迪也被诟病有煽动种族歧视的行径。印度选民某种程度上将这种污点视为候选人的一种能力。从这个视角看印度更有一种朴素的畏强思想,同时又是利益优先原则,在选举中也看重候选人承诺的短期利益。
5. 印度民主的体现
印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在媒体端体现得比较明显,媒体众多且由于有党派之争,因此媒体也能够起到批判和政治监督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作者相对对于印度长期发展的乐观之所在,认为印度非常像过去的美国,民主体制下具备较好的人口红利结构,并且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
6. 印度的机遇与困难
印度当前面临的三大经济转型难题,第一个是就业问题,印度每年新增1000万年轻人口如何结局就业问题,预估21世纪中叶印度人口将达到17亿人;第二个是印度城市化进程让城市更加拥挤;第三个是制造业如何持续发展。上述三个难题同样也是印度未来发展的机遇,人口红利尚在、民主制度容易接纳西方投资、城镇化和制造业持续发展道路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