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柠檬 2024-04-10 20:11:58

与瓦尔泽同频

生于1878年的罗伯特·瓦尔泽,在每个人都在极力实现自己价值的时代,很难找到同频之人,所以他的文字与作品才没有像同时代的作家一般,其作品被广泛阅读且推崇,尽管瓦尔泽的作品曾多次受到同时代作家黑塞的推崇,也影响了如卡夫卡在内的后世作家。

这是一种不幸,得不到名望的瓦尔泽疯狂挣扎于存在与疯狂边缘,“苏黎世的读者根本没有将我的作品放在眼里,他们狂热地追随着黑塞,他们把我看的一文不值”,我们何尝没有品出其中饱含着的苦闷与无望。

而后来,经受多年精神分裂症折磨的瓦尔泽住进了精神病院,也于此写下了“我不是来写作的,而是来发疯的”。他于精神病院过着一种平静的生活,一种和写作毫不相关的生活,直到塞里希的到来,他们之间的交谈,重新燃起了瓦尔泽对文学的热情。

我们感谢在瓦尔泽住院期间出版商塞里希对瓦尔泽的陪伴,也得益于他,最终我们才能看到瓦尔泽最后为人间留下的,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细小文字的珍贵手稿。

瓦尔泽的一生,似乎都在与贫穷打交道。如同《坦纳兄妹》中的西蒙一般,十七岁之后的瓦尔泽辗转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工作中,他先后任职于工厂账房、银行、出版社以及一家书店,为一名律师工作过,也当过工程师秘书及富太太的仆人,这些工作大多数是临时性的,哪怕是长期工作,他也大多选择在几周后就离开。

瓦尔泽,他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每份短暂的工作带来的微薄薪水,以及偶尔获得的文学奖项奖金,并不能彻底改善瓦尔泽的生活,最艰难的时候,瓦尔泽在冬天竟然无钱买煤取暖,只能穿上自己用旧衣服缝制的棉鞋,身上紧紧裹着1914年秋天在军队服役时穿过的旧军大衣,才能得以继续写作。

生活困顿,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磨练,不是一种幸运,当他沉浸在文字与想象中时,他充分得到了人生的满足,而他于挣扎之际写下的文字,响彻在如今每一个读过它的人的心底,每一个读者都是瓦尔泽的同频之人。

黑塞曾言:“假如瓦尔泽拥有千万个读者,世界就会安宁的多……”

我不知道世界会不会安宁很多,但我很难不去喜欢这样一个作家,瓦尔泽的文字,如雪一般清寂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了我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焦虑。

瓦尔泽在《仆人日记》中表现出来的反讽,渺小的自我与行走于现实与天马行空般想象中的思想漫游,看似无厘头,在其中却有一种纯粹的自由。

而这同样也反映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他在追求一种纯粹的自由情绪时,摆烂却从不颓废,厌世却从不堕落,渺小却从不否认存在。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