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叶千 2024-02-17 13:26:26

也是诗评也是诗—— 《一切的峰顶与峰顶的一切》

派影子去追捕
无光之光和太阳的眼泪
一场大雨下在没有高宽长的黑夜
与熟悉的事物回归素昧平生是一种诚实

相信远征的路途不过是一句简单诗行
一路的犹犹豫豫,胆战心惊
与生猛的一切交上朋友
承认最明媚勇敢的是海底的眼珠

来自露珠掉落的启示
与死亡对视是一种垂直
死亡本身亦是垂直
遣去的杀手末路穷途

与梦里的自己交媾似天涯握手
顶峰已好好布置
不好拉而没拉开的帷幕被浓雾隐蔽
第二次死后再写遗嘱

一段小论:
人皆以为加里·斯奈德、埃兹拉·庞德比较中国,我却只认维多夫罗、阿多尼斯等的中国属性。我认为在精神层面,他们更像中国的山水画,甚而可以说他们的作品是中国古诗词的远亲——彼此虽交往稀疏,但血缘天然接近。这就像印第安长得像中国人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究起来原因可谓是复杂错综,因历史的晦暗不明。硬要说,或可以说,在中国人这里,道>精神>意境>意义>逻辑>信仰。西方人口里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终一生之命都是在求道得道,重精神与意境,又重意义大于逻辑,而不愿被绝对的一个框架锁住,这个框架就是西方人口口声声推崇的所谓信仰。中国人骨子里便不事祛魅,并认为去悟才是生活,信仰则是囚人精神的枷锁牢笼,与精神的自由属性相悖而不值得执着过度,只有当求道路远,兜上圈子,精神困顿之时偶信小信一下视为可以。

把以上这些对照到精神产出特别是诗歌创作上,就能明显看到中国在东亚中亚之外更亲南美而非北类和大欧。我们都认魔幻为民间正统,哪怕被殖民后被嫁接上天主教和新教的他们,神魄已失,原始的精气却仍在。他们跟我们一样,把苦难当唯一的献礼,把乞丐视作王子,把出嫁时的眼泪放生圣湖。

又具体到维多夫罗,他追求一种优雅灵活的形式,一种创新上的绝对自由,这不正是庄子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并坚持少胜于多,有败于无。

他表面上彻底魔幻,实则内里干净秀丽,其摆设不说整整齐齐,也是错落有致。他并不是任人打扮,为他人做嫁衣的花脸姑娘,他总是将事物异化——统统异化,以掀起一种新的平衡,筛去,洗净,晒干,藏瓮,抽取,看潮——看潮信来时,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吾之为吾”。

他越来越有松尾芭蕉气,他们都游历四方,以顿悟和禅思助力创作。他们都“不求古人之迹,求古人之所求”。他们终身追求,最后又都死在自己的梦里。

他说月亮好像一座钟,有一次,忘记了报时。

他说他看见和跟随的是“暴风雨的铸锭”和“戴礼帽的黑夜”。

他说地平线是方形的。

他说“她美得不会说话”。

他声称“从波浪到波浪有一生之久,从她的波浪到我的眼有死亡之宽”。

他问谁展开了彩虹,寻觅飞离胸膛的云雀。

他因玫瑰之死而死,听凭脑中之鸟终年歌唱。

十分显然地,他欲打破一切即有逻辑并创造出全新的范式,再辅以他重视异常的形式美,去作星点零碎而非囫囵整体的呈现。

演绎他的思想及其涵指,不觉认为他认为诗歌需有自己的民主,诗歌必须一再解放——解放而解放,解放再解放,诗歌是自由的同义词或近亲。

他新亦求新,创造诗歌以获取宇宙发生学的维度,去为读者提供真正的崇高,即“没有抱怨,没有恐惧,无意压倒或碾压读者意志的崇高”——他称之为“袖珍的崇高”的崇高。

他是创造主义新战士,他曾说诗人唯一应该关心的是“创造的行动”,他更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文艺协会的一次讲座上说诗人的第一要务是创造,第二是创造,第三还是创造,自那次之后,他便得到了“创造主义者”的称号,这个称号更是在后来发展成了“创造主义之父”的美誉。

作为诗领域的“创造之父”抑或是“创造之神”,他想待到王师北定也就是他的法则——他的“创造主义”胜利之日,选定读者们比如你去讲给群星,仿佛那样他也会听到。他如此这般在诗的泥沼雨林奋斗终生,只为带给我们高鵟的致意。

2024.3.13开写
2024.3.14写出
2024.3.15这第一稿修改完成,写得还是不够好,以后再慢慢修改吧。

Ps.
一 买过译林的这套俄耳甫斯诗译丛好些本了,所幸这本独独不是轻型纸,还用的是陆智昌的装帧,布面精装手感极好,把書做成了它本該的樣子。
这本书是范晔译,他精彩的翻译,让人怀疑他是假扮翻译的诗人。

二 20240316在北京的新书分享会《想象高鵟的N种可能》上,范晔谈到了以下几点(话筒音有点混沌,听不实在,所以记录的是大意,很可能有错):
1,“先锋派注定是失败的,本来就要失败的,不失败就不是先锋派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维多夫罗,自然是彻头彻尾的先锋派”。
2,帕斯还是谁认为《高鵟》的第二歌可以删掉。他可能是认为这一歌写的是女人,而跟主题不合。
3,《高鵟》在诗歌史上有存在意义。
4,聂鲁达曾说,《高鵟》是势利版的世纪之歌。
5,《高鵟》第七歌很值得重视,很有实验性,他试图摆脱表意,而以音节来安排文本。
6,有人认为《高鵟》失败,是认为他在制造语言的同时也在制造语言的消亡,使得它失去了沟通的可能。
7,范晔认为的维多夫罗——你说我这个主义也好那个主义也好,我唯一坚持的只是不断变化而已,你说这是创造主义,好吧,那创造主义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主张不断变化,自身不断变化的东西。他天生叛逆,天生不重复,天生不是学院派。他又不是纯粹的元实验,形式主义这么简单。
8,他坚持共产主义,维多夫罗认为你他妈的站在高位,我他妈的两个月没吃肉了,我能不坚持共产主义?!他相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阶级。
9,他也不是不关心现实,比如他竞选总统,比如西班牙内战他也发声了,又,他还写过一首赞美中国的诗。
10,维多夫罗反对惠特曼的一些诗歌理念,同时又十分尊敬他。
11,翻译第一遍翻译得肯定特别硬,后面看是否通顺,多去查一查,这里那里再修一修。有时可以搁一搁(主持人李晖同意并且说那是像发面一样“醒一醒”),比如搁个一个礼拜,假装那不是你译的,再回来。
12,大家不要高看我,我并没有一以贯之的翻译原则或理念这样的东西。我只是翻着翻着,努力想找点中文资料现学一下,有时用自己的方式刺激一下自己的中文,这就像有些人写东西时会喝点小酒一样。
13,维多夫罗不单是受西语世界或者法语世界的影响,他更多元化——他是国际化以后才选择的“创造主义”,
14,范晔回答现场提问时说:我不像有些翻译一样,看他翻译的脉络,能看出一种肩负和责任。而我基本都是出版社找我翻,然后我看要不要翻,有些接受,有些拒绝,比如这次“聂鲁达大会战”,我自认为还是不参战的好。
15,当有人找我来翻译维多夫罗时,我很高兴。刚好我喜欢,而且之前也翻过了一点。而且他们给的时间也充足。
16,一定考虑“值得翻”,和“我能翻”这两者的关系。
17,范晔说他二十二三岁去到智利,也是他唯一一次去智利,他到处走走逛逛,希望有人夸他年轻,后来终于实现了。然后那次他还看到维多夫罗的墓就在靠海的山坡上,这么说,还真的可以“打开坟墓,看见大海(大意,维多夫罗的诗)”。

另外,另一位分享嘉宾冷霜谈到:
维多夫罗的“创造主义”可能受到爱默生“超越主义”的启发。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