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晴空万里,还是冷。查了一下天气,晴,零下3度至零上3度。我穿着内有皮草的尼克服外套、羊绒衫和羽绒裤,戴围巾帽子手套,全副武装的 走在冬日的阳光下,有风的时候暴露在外的脸还是隐隐有些疼。
这是我冬日里普通的一天,不禁想,一个女人,在北极,她怎么过的?还是一整年,从夏季到秋天冬天到春天?她怎么度过她的一年,在没有空 调没有暖气的北极圈内,那时候是1934年。
前阵子读到《一个自杀者的传说》作者就是在北极圈内出生长大,还有《冰路狂花》在北极圈冰路开车的女卡车司机,毕竟是现代,条件有所改善,已有空调暖气。但是环境还是严苛的,不适合居住的。如果是在接近一百年前更原始一点的北极呢?
《一个女人,在北极》就是1934年奥地利艺术家作家克里斯蒂安 里特去找在极地探险的丈夫赫尔曼,与他的探险家朋友卡尔一起在挪威位于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住了一年。
原书1938年德文版出版。后她定居于维也纳,2000年去世,享年101岁。
在北极圈内生活,想来觉得浪漫,
实际上呢?严酷且荒凉,在漫漫长夜与风暴中努力生存。她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炫耀也没有虚张声势 ,她就是准备了必要的装备,搭船去向北极。
她初见到她要居住的小岛 “逐渐接近海岸而随着愈靠近,愈可以看出这里并不舒适。]
放眼望去,一片平坦、阴暗的士地上…”
“这里景色荒凉,放眼望去,既无乔木也无灌木,一切都是灰扑扑、光秃秃的,又满是石块。沿海地区是一望无际的辽阔,一片石海,满地的石块向上延伸至碎裂的山峦;向下延伸到碎裂的海岸。构成一幅死亡与腐败的荒凉画面。”
小木屋里三个人,她丈夫期待有人打理家务,她期待感受荒野之美,至于她丈夫的朋友卡尔则等着看好戏,他认为这位女士也许会在孤寂中发疯。
她发疯没有呢?! 当然没有,她逐渐适应荒岛生活,整理小木屋,准备食物处理需要修补的衣物。
他们三人轮流做饭的,两位男士出去猎熊猎狐,她留在木屋打理家务四处散步。一只年幼的雪狐米可”来到她的木屋,以及蓝狐再有第三只狐:季节在变岛上的景色在变,对比凝然不动的冰雪大地天宇极光轻柔的律动,怒吼的,风暴益发令人瞠目结舌。置身这种灿亮的天幕下人类的心灵也会变得宁静、清澄,灿亮。她放走了她的“米可”狐。
日复一日中,她深深爱上了冷岸岛。“我离不开这里。我知道,等动物们都重返这片土地、等一切都苏醒时,这里还会更美”。
读她的书有静谧舒畅的美,在自然的天地里感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