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其实不必强求一定要读懂,只要能够沉浸在作者寥寥数语构建的场景中就能有所感悟,会有一种和作者达成共识的欣喜,你知我心,我知你意,大概就是如此。
周梦蝶的诗一开始是不敢读的,因为老先生辈分很高,只是作为我们仰止之师,这次细读之下,深有所感。
首先,先生的遣词用字十分考究,有很浓厚的古拙之气,就像我们写文章之后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会让文章愈发的精致细腻,语言会缩减,但意境愈发悠远,这大概和先生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生被称作“诗坛僧人”修习的就是对生命周遭的体察和感悟,起心动念之处,文章信手而成。
其次,诗中常有俯仰天地,谈论古今的词句,大气磅礴却又尽在掌握,丝毫没有唐突之感,仿佛这一切是本就应该有的样子,这种气势来自诗人本身的胸中之气,只有胸怀山河,学贯古今,才能很好的驾驭诗词所述场景中蕴含的力量,而不会给人一种狐假虎威的虚假感,也不会有才气不足强行提高境界的无力感。
此外,先生的诗中引用人物、典故颇多,陶渊明,伊壁鸠鲁信手拈来,仿佛古人与其智慧皆是我诗中的一部分,你们的才华是我欣赏的,你们的志向也是我的追求,那何不到我的诗中聚一聚,岂不是很有意思的?先生的小心思倒是很有趣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先生的多读和博学,将人之一生用寥寥几字描述出来,且与诗作的意境完全融合,足见先生笔力之精湛已臻化境。
这本小册子从先生300多首作品中精选出66首,分成“天地”“日月”“星辰”三个部分进行展示,将诗词按内容进行了划分,其实意义不是很大,毕竟先生诗作中的内容庞杂且意境深幽,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因人而异。
这个版本的书封折叠了一首《蓝蝴蝶》,样式设计并不多见,可见也是花费了一点心思,书籍整体色调朴素,给人安静沉稳之感,不疾不徐,静静地将一段段优美的诗词呈现出来,让书籍成为思想和智慧的载体,还原成它应有的样子。
“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着诗和美,甚至虚空也懂手谈,邀来满天忘言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