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句话是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说的,瓦尔泽确实是一位宁静如雪的诗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像个隐士一样久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白雪之中,直到去世多年之后才被这个世界发现……
如果你不认识天才诗人、小说家罗伯特·瓦尔泽,那我建议你去看这本小书前面的两篇导言,分别是译者范捷平的《命运如雪的诗人——罗伯特·瓦尔泽》和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写的关于瓦尔泽的介绍和评论《罗伯特·瓦尔泽》。
这两篇都写得非常精彩,让人看了之后感觉到瓦尔泽的重要性,他的灵性与率真的文字,就像是古希腊酒神波罗尼斯的绚丽花环。本雅明写道:
“他的人物来自威尼斯的夜晚,微弱的几盏渔火照亮了他们的希冀,眼睛里含着一丝光芒,但局促不安,悲伤得就要落泪。他们的哭泣就是散文。”
“瓦尔泽的人物都在抗争,试图从痛苦中获得自我救赎。”
这本《雅各布·冯·贡腾:仆人学校日记》是瓦尔泽本人最推崇的作品之一,源自瓦尔泽的亲身经历——家道中落的他曾和哥哥一起在仆人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他用一双冷静的眼睛洞察着周遭的一切,审视主人和仆人之间的关系。
读这本书总是让我想到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主人和奴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对方的承认,而非我们理解的单方面的控制和役使的关系。就像瓦尔泽在书中说的:
“给个陌生人、或者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卖力效劳是诱人的,他能让你看到上帝雨雾迷蒙的伊甸园。其实从根本上看,所有的人,最起码几乎所有的人都同你有关。”
瓦尔泽的语言风格读起来竟然有点像读普鲁斯特的感觉,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在写流水账,记录一些日常的事情,比如和同学唇枪舌战,出去逛大街,呆坐着打瞌睡等等,但恰恰是这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构成了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在世界的巨大齿轮之下。
愿你也能奋不顾身地投入生活之中,也能偶尔抽身出来,看看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