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国别研究入门读物。
总的来说写得有吸引人的地方,从富豪名人轶事讲到其发家史,从发家史引出权贵勾结的裙带资本主义,再到裙带资本主义在工业、体育、传媒等各个领域滋生的内生性问题。最后世界线收束于印度的政客与国家治理能力——这是取得印度式发展的推动手,也是造成印度镀金时代的下毒人。
不过好笑的是,几乎要用大半篇幅讲莫迪个人能力和魅力的书,居然提到印度政体时总是标榜其民主。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靠谱呀?作者有没有发觉,所谓民主的概念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
作者写了数十万字,如果想剥开印度故事的外衣、总结归纳出一些富有洞见的观点的话,其实无非是书里最后那几页引用亨廷顿的意思嘛——“政治分野不在于政治体制的差异,而在于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治理能力差,社会就会分裂,发展就会停滞,各种“陷阱”接踵而来。遏制这种现象就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这在一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保守政治家看来,简直比政府的形式和意识形态都要重要。
理论家拗口的概念和定义,用大白话说就是不能只让少数人乘坐经济腾飞的火箭,而要让大多数人都享受舒适的发展高铁。怎么做到呢?无情的冷面市场一心追逐效率和财富积累,当然不会管普罗大众,要发挥作用的是积极治理、提供便捷舒适生活的政府。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感觉到,虽然经济的速度变快了,但是水涨船高,我自己的生活也跟着变好了呀!
在政治中,没有“好心”的政府,只有能力强大,能贯彻理念、落实政策的政府。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经验最擅长的事情。书里问,印度的未来在哪,当然是“向东看”,榜样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