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小书已经被我揣在口袋里来去带了几天,左边《梦蝶66首》右边《山人鱼与乌有王》,在初冬的阳光下走来走去,感觉自己也在飞翔。
周梦蝶,本名周起述,原籍河南,随军赴台,台湾蓝星诗社成员,在台北街头摆书摊谋生,被称为“诗坛僧人”。2014年去世,享年93岁。
留下诗作三百余首。本书精选66首,从早期的代表作《孤独国》《还魂草》到《行到水穷处》《摆渡船上》到《我选择》,呈现诗人一生风格的流变。
我读诗喜欢随手翻开一页,念一念,熟悉一下,再从头读一读目录,从头开始。读几页放下,然后再来。诗最适合碎片化的时间,通勤路上,休息时间,随手拈来。
本书分三辑:
天地:在天地之间读诗。知其宽容也。
日月:在日月之下读诗。知其清明也。
星辰:在星辰之畔读诗。知其温柔也。
小书素白封面,有纸的质感,点缀着飘浮的羽毛树叶,似雪泥鸿爪羚羊挂角又无迹可寻,拈着一枚折叠的诗笺:周梦蝶之蓝蝴蝶🦋,匠心独具的封面,灵机一动,翻到书后版权页,原来还是@汐和 太喜欢她的设计了,总有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的地方。腰封也并不张扬,窄窄的印着周著名的诗句和友朋辈的评价,做书签也很合适。
🦋
诗从《蜗牛》开始,大鹏就是庄子里的大鹏吗?就象他定名的梦蝶也是庄生晓梦迷蝴蝶吧。他的诗中庄子佛陀意象很多,到底是中文诗人,读起来更熟悉,秋兴也会想起杜甫,他的早期的诗精于用典,遣词造句有锤炼的痕迹,越到后来越日常化,生活入诗。
🍀
“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这意象太惊人了。突然想起林夕那句: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融掉细沙…这种对比强烈的意象,会不会受到周诗的影响?
“许久没有访问南山了,
那浓浓的冷香该已将东篱染黄了吧?
这儿的高旷是我的竖屐画出来的一一
我鉴赏这儿的风,
这儿的风鉴赏我飘飘的衣襟。”
很象一幅画,读着现代的语言,走进历史的一幅画。
🌿
中午在水边,信手一翻,竟然!88页!
“水与诗。信否?你说:
所有的水皆咸
所有的诗皆回文”
在温柔的水边,读诗。读诗人一生的荡气回肠。
“魂,断就断吧!
一路行来
七十九岁的我顶着
七十九岁的风雨
在歧路。歧路的尽处
又出现了歧路。”
读诗吧,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读诗吧,在风雨如晦的日子。读吧,开始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