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风影
2025-01-20 11:27:49
当童话遭遇了……
感谢豆瓣鉴书团及文治图书所组织的活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日式“新童话”(本人臆造之词)。正所谓吃人……拿人……,所以我这篇书评将尽量做到主观。
读完之后,不得不佩服作者青柳碧人的脑洞之大,基于日本民间的五篇童话故事——竹取物语、饭团咕噜噜、稻秆富翁、猿蟹合战、文福茶鼎,结合时下流行的新小说元素,进行了探索性(本人没读过第一本,姑且认为与第一本是一脉相承)地二次创作,这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也让传统民间故事衍生了新的意义、走入了新的天地。这种尝试与探索,必然新让童话遭遇很多新的元素与价值。
首先,当童话遭遇了小说。俄国民俗学家普罗普在其所著的《故事形态学》中所说:童话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在这本书中,其故事原型取材于日本民间,但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这些故事肯定能让国人感觉似曾相识,甚至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找到某个中国童话中类似的情节与设定,这些童话几乎都是宣扬善恶终有报的朴素伦理,其人物脸谱化、情节简单化、结局大团圆化……那么,让童话进入小说,则必须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扩充与生发,要将原有的童话模式打破,将其关键元素塞入到小说的架构当中,人物要丰满立体、情节要曲折丰富、结局要引人致胜,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这本书做了“极大且尚可”的努力,将原有的故事转化成了短篇小说,因此在童话遭遇小说这个环节上我给此书打8分。特别是在第四、第五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我认为是上下集关系)中,复仇这一主题在作者笔下是“在套路中写作”,而不是“为套路写作”。
其次,当童话遭遇了推理。推理小说其实很难写,简单了读者认为幼稚无趣,复杂了读者认为故弄玄虚,最后看到结果如同遭遇魔术解密,常常会有受人愚弄之感。因此,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侦探这个词时,我就为这书捏了把冷汗,毕竟那些著名的侦探推理小说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大家如阿婆的小说还有很多情节设定让人觉得不合理,那在童话里出现侦探算哪门子事呀?特别是这个侦探所处的背景是童话世界,那就等于摆明了一个设定:一切皆有可能!在这个前提之下,侦探还有发挥空间吗?读者的头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吗?即便是书是提到了:排除一切可能性之后,那个最不合理的答案也是正确的,这个结论也难以让读者从心底去认同了,生怕指不定又有哪路神仙妖怪来搅局或添乱呢。所以,童话遭遇侦探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这些侦探面对的环境设定要让作为人的读者高度认同,其整个破案或推理过程是符合科学逻辑的,神异元素的引入必然遭遇信任危机、架构失衡和链条断裂。所以,在童话进入推理这个环节,我只能给此书6分。
最后,当童话遭遇了解构。青柳碧人虽然说是初次接触,但给我的印象是那种典型的日本作家(说来惭愧,其实也没接触过几个),但他们的特点都是:想像极其丰富,手法极其大胆,情节极其离奇,风格极其诡异……(欢迎补充),这部短篇小说集就是对日本童话故事的一次大型魔改式的解构。对于文化传统,一直存在着传承与断裂这样两条或隐或显的脉络,但时间来到了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于传统解构的现代性、对于现代性解构的后现代性,已经将童话肢解与组合多轮了。在一个意义性、中心性、统合性不断消解的时代,破碎的、断裂的、反传统的小说正在成为主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等“珠玉在前”(此珠玉非彼珠玉,但是足够畅销),大量的《很久很久以前……》也必将迎来不断沸腾与上扬的市场与阅读需求(这二者结合将无往而不利)。所以,当童话进入了解构,这对传统来说是死亡、也是新生,只是从读者的视角来看,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岭和峰,到底孰轻孰重呢?这只能见仁见智了。在这个环节上,我持保留意见吧。
总体而言,这本书我给打个7分,毕竟给我带来了思考,学而思之,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