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闻夕felicity 2023-12-17 18:08:58

流动的强盗,定居的小偷

作为一个对印度基本一无所知、很少关注经济和政策分析领域的读者,这本书既好读又不好读。

好读在于作者的表达很通畅,如果把每一章都单独看待,他确实做到了深入浅出、甚至相当有趣地介绍了莫迪治下的印度的各个侧面。他的写作和分析让一个对印度基本一无所知、在经济和政策分析方面基本也一无所知的读者也可以紧跟他的叙述逻辑、理解他提出的一些核心概念框架、甚至可以在印度身上看到身边的一些影子。

比如前三章作者的叙述重点在于描述和分析印度的经济繁荣“新镀金时代”中出现的一批亿万富豪。他们往往跟政府有很密切的关系、胆子大而缺乏规则感、在某个行业赚到一桶金之后迅速加杠杆冲入其他(自己并不很了解的)行业。有些亿万富豪甚至可以说是手握热钱到处撒,以炫富作为打造自我形象IP和撬动更大杠杆的营销方式,以但凡可能赚钱就加大杠杆往里冲的方式赌博、而非经营。他们都有着我很难记住的长长的印度名字,但身影却非常熟悉,因为我们经常可以在国内媒体分析本土商界人士的稿件中发现类似的侧写。

甚至连作者对印度整体经济和政策情况的分析也时常让我们感觉眼熟。尤其是作者作为在英国和美国受训的分析者,会很自然地把印度跟美国、俄罗斯进行比较并发现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来论证为什么西方模式在印度运行时会成为如此扭曲的状态。这种“扭曲”对亚洲人来说倒是显得自然而合理,毕竟东方各国之间虽然差异也很大,但相比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多一点互相理解。

作者在这本书中偶尔也会提到中国并跟印度进行比较,但并没有做深入的分析(当然也可能是分析了但被删节了),然而读者仍然可以很轻松地识别一些类似的挑战,比如官商勾结和腐败问题:

但印度国内的经济大增长也为腐败提供了理想土壤。资深议员拉杰夫·钱德拉塞卡尔从政前是科技公司的老总,同时也是个开兰博基尼的亿万富豪,他曾跟我说:“一直到2000年前后,印度人还觉得国家多一个亿万富豪是好事,他们认为这恰恰说明印度的时代来了。”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主要靠信息技术、医药和汽车制造发家,下一代企业家涉足的领域则和政府联系更为紧密。“过去十年,印度涌现的亿万富豪大多是靠政治关系做出来的,”钱德拉塞卡尔说,“在他们的行业,一个公司能否赚大钱完全取决于政府政策。”

辛哈做好表格后没多久就把结果发给未来的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迈·拉詹,二人曾同在印度最负盛名的工科院校印度理工学院读本科,关系一直不错。当时,拉詹还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但他已开始担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的非官方顾问。拉詹对辛哈的研究成果大吃一惊,他2008年下半年在孟买的一次演讲中专门提到这个研究,并抛出个言简意赅的问题:“印度是否有滑入寡头政治的风险?”

拉詹引用辛哈的数据表示印度确实有此风险,落入企业家腰包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让他们轻松收割本不应该赚的巨额财富。“亿万富豪的财富主要靠三样东西:土地、自然资源、政府的合同和许可证。许多人发财都仗着自己和政府关系密切。人数之多,财富之巨,触目惊心。”几年后,拉詹的担忧基本得到印证。当时,辛格政府陷入腐败丑闻,媒体曝光其将土地、煤矿等资产转移给几家和政府往来密切的公司,导致数百亿美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这类问题在印度根深蒂固,拉詹后来为此创造出“资源统治”的新说法,以区别于许可证制度,指一种俄罗斯风格的体制,政客、官员、企业家三方沆瀣一气,瓜分有价值的自然资源,而后在内部分配收益。

作者也提出了一些相当经典的概念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印度既跟西方截然不同又跟其他东方国家不同的经济状况,比如“流动的强盗”和“定居的小偷”。这种概念总结应该也很能让中国的读者瞬间理解他的意思:

外包集团“团队租借”的董事长马尼什·萨哈瓦尔将这些领导人根据政绩划分成两类,一类是“流动的强盗”,一类是“定居的小偷”。他跟我解释道:“流动的强盗指像中国古代的忽必烈那样的政客,北方邦的玛雅瓦蒂就属于此类,他们的口头禅是‘把你的东西都交出来’。

定居的小偷指贾亚拉利塔这类政客,他们会这样说:‘这个项目收益的百分之十归我,好了,你现在跟我讲讲打算怎样推进这个项目吧。’”

这个划分方式和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的观点一致。奥尔森在《权力与繁荣》一书中提到,古代强盗式的政治领袖走向衰亡并逐渐被当地更有根基的统治者取代,这一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萨哈瓦尔的观点在于,印度北部的当代政客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强盗的特点,他们找到什么就掠夺什么。由于他们的辖区缺乏商业投资,他们想捞钱,多数情况下只能将手伸向本邦的资源,如侵占扶贫经费。

南部则不同,裙带关系到贾亚拉利塔等南方政客手里变得非常高效,这里也因此更像马来西亚等国,这些国家近些年来既有高速的经济增长,也有猖獗的腐败,这种现象被称作“东亚悖论”。“南部的幸运在于那里有更多定居的小偷,”萨哈瓦尔跟我说,“政客的回扣和民众的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南部的贪污相对没那么猖獗和没底线。”

本书的书名“新镀金时代”也提供了作者所参照的一个最大的概念——美国当年的“镀金时代”。但印度的”新镀金时代“到底”新“在何处、“镀金时代”的概念到底如何贴合印度的情况、从而让这种借鉴合理,我觉得作者并没有讲得非常清楚。他在本书的开头做了一个简单的论述,在每一章中拆解具体的问题,但却似乎没有解释章与章之间是按照何种逻辑组成了一个“新”的“镀金时代”。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困惑。

当然这种困惑也可能完全是由于我本人作为读者的限制所导致的,如同我在开头所说的,我是两手空空进入这本书的,缺乏深刻理解作者所需的关于印度和经济政策分析与比较的基本功。

这本书整体的阅读体验还是很不错的,甚至有一些让我觉得很有趣的部分,比如贾亚拉利塔这个以影星出身的“定居的小偷”式的政客,身上就有很多有趣的矛盾。她的政治帝国甚至很像一种粉丝经济、而且是很极端的那种粉丝后援会套路。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