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因洋人不肯跪拜而誓死不肯接见外国公使的咸丰皇帝,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
你能想到礼仪问题是外交蕞大的问题?
骨子里的文化优越性伟大,这是外交中蕞大隔阂,并且觉不妥协,这也造成了直接外交变为迂回外交,改变了很多对外政策,比如欧美人士率领清廷外交团访美;斌椿考察团,都是为了跪拜礼仪问题,维护天朝上国的面子。
冯桂芬的《校邠庐抗 议》改 革良策沉没多少年,连曾国藩也无法承受阻力,不敢贸然推 荐;
培养与西方接轨人才的同文馆也是举步维艰,受到整个文化圈的鄙视;
客观撰写的地理专著《瀛寰志略》抵不过凸显文化优越感的《海国图志》;
当世界加速发展的时候,经济发展的关键:铁路遭到地方督抚的集体抵 制;
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世界的眼光,而无法撼动迂腐的大清。天文,算数本是叫醒天朝的闹钟,却被文人认为是帝国的丧钟。这个状况一直到戊戌变法都没有多少改观,他们无法理解天文算数的作用,就像我们今天无法理解他们的荒诞。
蕞后的结果不是叫醒,而是打醒。本应该以温和开 放的姿态迎接西方的先进科技与先进管理,相反的确是帝国的激进,封闭的姿态。
这五十年本是与西方接轨,并且可以缩短差距的关键时代,是社会再造,重建国家体制的机遇,却迟缓,低效,错失良机。
历史已经给过机会,只是清帝国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性中无法自拔,那么秋后算账就不可避免,之前有多硬,后来就有多惨。硬生生的消失给自己铸就的牢笼之中。
本书用50章的内容讲了50年的历史进程,以改 革为主题,在时间线上连环推进,横向观察,纵向演化,让读者清晰的了解怯懦的官僚,图强的有识之士,变与不变的碰撞,帝国的庞大与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