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里托·贝森 2024-05-30 11:32:34

精彩有余,客观不足

20世纪70年代,由于机场安检普遍不严,劫机事件一度高发。本书围绕一起发生在1976年6月27日的劫机事件和7月3日的营救行动展开。事件涉及到多个国家:被劫客机是法国航空的139号航班,劫机者是在客机经转时从雅典机场登机的,其中有德国人,客机最终降落在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不过,事件的核心是巴以冲突。劫机者中有两人是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成员,他们把目标定为139号航班正是看中了机上有多名犹太人乘客。

劫机者把客机降落在乌干达是因为当时该国主政的是独裁者阿明。阿明行事乖张,喜欢滥杀,企图称霸非洲。他讨厌以色列,所以为劫机行动提供庇护。劫机者的诉求是释放关押在几个国家的几十名恐怖分子。涉事的几个国家政府都非常紧张,但是压力最大的无疑是以色列政府。劫机者释放了部分乘客,留下的全都是犹太人。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国防部长佩雷斯摒弃党派之争,携手合作,做出千里奔袭、营救人质的决定。

以色列军方派出四架大力神运输机和几十名官兵,在夜幕掩盖之下奇袭恩德培机场,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劫机者和守卫的乌干达士兵,营救出全部人质,还顺手破坏了一些军事设施,削弱了阿明的军事实力。此次行动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壮举。

读到书的前半部分,以为作者要从军事角度解析这次营救行动。书中写到,营救部队为防止机场关闭跑道灯,将自带小灯放在跑道上引导后续飞机降落;将运输机搭载的奔驰车伪装成乌干达高官前来视察,用来运送先头小队。这些细节极有创意,对营救行动帮助很大。

不过到了后半部分,营救行动成功之后,作者把重点转向了事件的政治影响,包括以色列政府坚决的态度对劫机势头的遏制和对国际反恐行动的促进,以及营救行动对阿明独裁政权外强中干的暴露。这些也是讲述一个重大事件的题中应有之义。可是,作者对于营救成功对以色列民族主义的鼓舞作用描写得过于浓墨重彩,对于行动指挥官约尼的推崇太不遗余力,使得本书精彩有余而客观不足。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