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Re:Re:Erised 2023-08-20 17:39:16

自由之中,枷锁之下

(本文原载于《香港经济导报》第3561期)

一对夫妇因贪恋富足的自由不惜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生活;女儿惨死,贫困的父母禁不住金钱诱惑配合报社来的人,结果收获了堪比惨剧的报道;一名男子想让妻子的情人把她带走,和情敌正面交锋时却一时好胜心切用力过猛,最终未能结束相互折磨的婚姻;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竟无意将她推向自己再也无法触及的地方;一位版画师放不下少女时代一段若有若无的情愫,多年来始终以记忆为素材创作,哪怕所谓的“爱情故事”留白太多,“爱人”细节全靠想象补足……

为满足基本需求或某种贪恋而进行的交换,以放弃自我或牺牲他人妥协来的自由,代际传递或转移的枷锁,时过境迁却无法淡化、肆意生长的往事……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928—2016)在短篇集《生活的囚徒》(Family Sins and Other Stories)中精准回避了美满自如的状态。这十二个故事将生活放大后千疮百孔、无声漏水的世界冷冷滴落在读者面前,纵有温情或惬意的瞬间,背后终归是戴着镣铐做出的抉择和隐秘的交易——而这些,正是人生最无奈、最真实的所在,关乎选择,关乎一念之差。

故事里有不少人物难逃桎梏偏偏是为了实现某种自由。在《凯瑟琳的地》中,女孩为了自家买地,忍辱负重留在雇主家,她本人和父母皆知痛苦,却为了全家财务自由继续牺牲她作为个体的生活,如她母亲所言,“凡事皆有代价”。而《三位一体》则为“天生走背运”却因贪恋优质生活而甘愿俯首听命的夫妇和“领养”他们的刻薄老人做出无比直白的解释:“他的钱,以及钱所代表的自由,是他们生活中的星辰,正如他的残忍是他余生最后的快乐。”

人在各自的困境中让渡什么、换取何种自由,既牵扯到无可奈何的客观现实,又取决于个体的渴望、惯性乃至贪念。在《德利马赫伦疑案》中,仍处于丧女之痛中的麦克多德夫妇与报社记者对峙良久,最终接受条件和报酬只是一瞬间的事。《特雷莫尔的蜜月》不禁让人想起作者的名篇《钢琴调音师的妻子们》,它同样讲述有得有失的婚姻,同样存在不停琢磨赢家是谁的一方,那对新婚夫妇甜蜜背后暗藏各取所需的理性合作。没有勇气逃离,《丈夫的归来》中莫拉宁愿留在农场坚守按部就班的日常,哪怕周围所有人都偏执地将她视为家庭悲剧的根源。

十二个故事频频刻画亲子、婚姻和雇佣关系中的权力与温驯,可即便是居高临下的专横霸道者,亦负有自身观念或躯体的枷锁,如《三位一体》中恩威并施却不得不屈从自身老态、有赖小辈服从的“叔叔”,《和奥利弗的一杯咖啡》中想着占尽好处却生活得不如意的吝啬冷血父亲。他们满以为能够凭借金钱、权力或人情世故等筹码掌控自己和他人,实则完全依赖别人,生活极其被动,无法享受世俗意义上的自由快乐。命运无公平可言,但生活的公平之处在于,任何位置上的人都要同它交易。

书中还有些人物看似从容、我行我素,实则被自己囚禁于纷繁往事或执念中无法自拔。《隔世之过》中的休伯特潇洒不羁,内心却苦涩地咀嚼父辈祖辈的分歧,甚至因此惩罚无辜同辈。《八月的星期六》中拥有平静愉快生活的格拉妮娅,在得知本以为不再相见的人即将搬到自家附近后不免思绪凌乱。《版画师》中在父母眼中没有事业心、孤独的夏洛特,始终将二十多年前的瞬间视为婚姻幸福之人无法理解的藏品。

除了曾被改编为电视剧的《德利马赫伦疑案》,其他故事并无惊天动地的大事,偶现戏剧性极强的事件,多是作为背景;大部分时候,读者只是跟随温和克制、喃喃回忆般的叙述,体验小小的惊奇。究其遭到生活囚禁的原因,这些小故事里的小人物或自投罗网,或走投无路,终须在两难之中权衡利弊取其一。短篇圣手特雷弗以速写般的简约笔触轻盈勾勒他们如何逐步沦为生活的阶下囚,同时毫不吝惜地将有限篇幅大面积分配给身陷囹圄的情状——那种宁可醉饮苦酒,却不愿或无法起身离去的胶着状态。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