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估值与人性》读书心得
某金融机构部分部门的指定教材,确实是本好书,要不我也懒得写这么认真的作业,还发到自己的平台上来。
一、内容概要
1、体系化复盘2005-2022历年行情及驱动因素
本书最大的篇幅用于讲述A股过去20年发生了什么、当时有什么事件有哪些影响,第一章至第四章按照编年史的方式复盘了2005-2022历年A股行情及驱动因素,并将这17年的A股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划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1)2005-2009
第一、第二章的主要时间跨度为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至2009年次贷危机结束的这一段时期,行情驱动的板块主要是能源等周期股,主流投资方式为美林时钟,有过两波大行情,一是06-07年的大牛市,而是09年的四万亿投资。
(2)2010-2015
第三章主要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15年,由于中国经济波动总体收敛,通胀通缩都较小,时钟的效果不再明显,白酒股随着塑化剂事件被打到最低点,行情驱动由周期股向成长股转变,其中在2013年钱荒期间创下了阶段最低点,随后14-15启动了一轮大牛市。这期间创业板指数录得最大涨幅,从500多点涨到4000多点,资金向互联网相关股票转移,但这一期间的收购兼并留下的商誉也为2018年商誉暴雷留下隐患。
(3)2016-2022
第四章主要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22年,2016年初的从熔断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但也带来良好布局机会,茅指数和宁组合成为表现最突出的组合,茅指数的启示有:不要用自上而下的伟大故事轻易否定自下而上的明显改善,成熟期的公司仍然能产生巨大收益,并且胜率较高,没有永恒的赛道,只有永恒的周期思维。宁组合的启示有:任何一次赛道投资都会炒渗透率提升的逻辑,本轮也一样。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破除思维定式。这一阶段还发生了罕见的机构抱团。
2、对历次投资风格变化的思考
(1)市场风格一直在变化,最终还是承认未来不可测,最终还是根据胜率和赔率决定输赢。一两把牌或许有偏差,但拉长时间基于概率的决策大多会胜出,高手会因为被击败而沮丧,但不会因此改变行为模式。研究可以告诉你基于过往的案例和数据,现在持仓的胜率和赔率,但无法保证结果马上出现。
(2)所谓体系不是直接帮你构建一个组合,而是讲所有信息有序排列,让我们用同样的模式去思考,如此不断重复同样的流程,最终找到问题所在,巴菲特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只有当不变出现时,才会出手。
3、对资本市场变化与不变的思考
2005年至今,投资主题在变,逻辑在变,但参与者在变,但有三个不变:
(1)一切皆周期。一切成长皆为周期,没有永恒的赛道,只有永恒的周期思维,周期由供求主导。
(2)估值终有效。A股的趋势确实很极致,这种极致的趋势只是让钟摆离中点更远,并未阻止回归的发生。有时候很难预见什么,但是我们之所以下注,不是因为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当前性价比会很合适。
(3)人性永不变。资本市场存在牛熊的基础就是人性,人性在二级市场无限放大。
二、优缺点总结
1、优点/可借鉴观点
(1)对成熟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与A股的阶段性对比
与美国、日本、英德等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历程和资本市场对应阶段相借鉴,特别是产业周期更迭、居民消费变迁、历次金融危机和战争中资本市场的变化及应对,研究历史对我们看未来很有价值。
(2)策略的核心不是预测,而是应对
策略的核心不是预测,而是应对,针对当下的情况,去历史中找出概率分布,从而得出下注方向和仓位。从作者的概率看,很多时候是测不准的,依靠预测去投资很难下注,但是根据信息或市场的变化在历史中的位置,可以一定程度看到下一步人性的变化,根据估值和时间长度,可以决定下注或不下注,这是应对的思维。
(3)坚持常识,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更重要
在很多大的事件刚萌芽的时候,大多数人是注意不到的,这时候关注度低、信息量小,想要去求证很困难,如果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求一个精确的结果,可能不能得偿所愿,还容易错过时机,这种时候不能轻视常识,市场不理性,但终将回归常识,我们应该做的是坚持常识,而不是认为这次与以前不一样。
(4)熊市的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突然大跌,没有太多基本面的原因,即使有很多利空消息,但市场还沉浸在牛市的氛围中,可以原谅一切,很难区分是熊市开始还是牛市调整,很难躲过;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反弹,但就像人一样,一旦忧患缓解、气松了,人也就蔫了,这时候有利空很容易被放大;第三阶段是绝杀和阴跌,容易出现极端事件,甚至害怕利好消息。泡沫破裂先跌一半,反弹一段时间再跌一半,最终高点下来70%,然后才可能有大行情。
(5)主题投资五要素
①不上不下,横盘为宜,拉升一段以后高位横盘,指数需要休息,但人已经被激活,风险偏好较高,主题投资适得其所;②空间远大,概念新颖。未必要有安全边际,也不需要业绩兑现,但一定要空间远大,而且概念一定要新,主题投资永远都是新人笑、旧人哭;③一波确定,二波赚钱。很多主题投资都是平地惊雷,第一波贯彻确认不追高,回撤到第一波上涨幅度的30%-50%就特别关注,一旦启动马上上车;④高频数据,无法证伪。很多主题证伪或证实需要很多年,无法证伪的阶段,股价会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不断强化;⑤只炒预期,不炒兑现。预期阶段,上涨空间无限,资金不断涌入,可一旦进入兑现环节,就容易争论是否高于或低于预期。
2、缺点/不认同的地方
(1)结尾过于简略和草率
这本书大量的篇幅用在过往18年行情的复盘上,最终思考仅有寥寥十几页,不可否认,复盘很重要,思考也很精华,但太过于简略,总有一些虎头蛇尾的感觉,特别是对人性的把握,只留下要读书、事上练的话语,只给出了方向,但方向太模糊,没有给出作者的深入思考,这里作者一定是有想法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写出来。
(2)我并不认为未来完全不可测
以史明鉴,可以知兴替,既然周期不变、估值不变、人性不变,为什么不能做一定预见性判断,周期会交替、估值会往复、贪婪与恐惧也会切换,那就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其他历史时期找出共性,做出模糊而正确的判断。
三、延伸思考
1、想清楚挣的是什么钱
研究之前要想清楚,做的是估值回归、主题投资、成长策略、市场盲点还是其他,根据投资策略定研究方向,是技术路线、商业模式、还是人性、或是游资,哪个因素是行情驱动的主力,要如何研究,对应的买点、卖点、仓位调整是如何,市场与我想的不一致时,要怎么办,这些需要有计划,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这笔投资是要挣什么钱,挣钱的逻辑是否又该改变,想清楚了才能找到思路主线,并且排除市场噪音。
2、复盘的重要性
整本书都在复盘,仔细地研究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行情、周期、主题、宏观、政策,非常全面,我们当前的研究,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或者是商业模式,都是基于历史会重演的假设条件,历史如何演,需要复盘才能知道,但复盘必须全面,历史不是单一因素的重演,如果此时某些因素在历史上出现过,复盘的重点就要放在那些变化了的因素上,历史会重演,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3、内省的重要性
在复盘过程中,作者也一直在回溯和反思自己在那一个历史时期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哪些事情做对又是因为什么,是常识、专业、还是运气,作者的内省很客观,并不是看对了就是自己厉害,看错了就是市场不对,我们的投资目标在于获取收益和建立获取收益的模式,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认清自己很重要,毕竟是人性最真实的模板。
4、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人需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动亦定、静亦定。阅历和修行非常重要,但人生很短,经历不了太多事,所以要多读书,研究历史,从前人经验教训中得到提升。通篇读完也发现,作者的阅读量堪称巨大,整本书引经据典很多,并且有一些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贯穿始终,我们研究员来说,本身就需要大量阅读和不断拓展认知,拓展知识边界和树立宏观视野很重要、
5、对人性的理解
资本市场是人性中恐惧和贪婪的放大镜,应对则是巴菲特所说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其实人也常常自身处在人性中,自己贪婪的时候,真的是别人恐惧了吗,回到第三点,内省的重要性,认清自己和认清人性是终身课题,但必须要去认识,路径是2、3、4点,只是要加入对自己的思考。我自己的感觉是,投资真的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情,跌得怀疑人生的时候,触发买入条件的时候,真实心理是很恐惧的,触发卖出条件的时候,真实心理是很贪婪的,投资和人生一样,是一场修行,道阻且长。
6、动态博弈思维
投资不仅是自己在思考,别人也在思考,基于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操作路径,有时候自己怎么想、自己怎么希望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市场的主导力量怎么思考和怎么操作很重要,比如基金抱团。要去了解和认识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出发点和行为模式,我们应该由此如何应对,宏观环境会如何变,他们如何变,我们应该如何变。
四、总结
总的来说是一本可以打5星的书,虽然有虎头蛇尾的情况存在,但至少通过二十年的复盘,指明了思考和研究的方向,相比本书复盘得到的结论,这种复盘的思维更具有价值,回溯历史找出不变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认清资本市场和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由此构建的投资框架才能够说服自己去坚守。
附录:书中提及的其他著作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9 白川方明《动荡时代》
51 詹姆斯•奥肖内西《投资策略实战分析》 燕翔《美股70年》
78-79 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拉雷恩《全球视野的宏观经济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马丁《经济增长》、兹维博迪《金融学》、佩普《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估价》、达摩达兰《投资估价》
80-81 鲍莫尔《经济指标解读》、高善文《在周期的拐点上》《透视繁荣》、申万《行业工具书》
101 《基业长青》、西格尔《股市长线法宝》、奥肖内西《投资策略实战分析》
107 伯南克《行动的勇气》、保尔森《峭壁边缘》、盖特纳《压力测试》
110 克罗《期货交易策略》
113 霍华德•马克斯《周期》
160 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198 马拉松资本《资本回报》
256 《金融怪杰:华尔街的顶级交易员》
306 《对冲基金奇才》《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
307 《原则》
314 霍华德•马克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336 《孙子兵法》
337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349 西格尔《投资者的未来》
381 巴顿•比格斯《二战股市风云录》
382 王阳明《传习录》
387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