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如果我必须冥灭,或发光——
我宁愿为圣坛一蕊烛花
或遥夜盈盈一闪星泪
—————————————————
?周梦蝶(1921-2014),本名周起述,原籍河南,28岁随军赴台。退伍后加入蓝星诗社,在台北街头摆书摊谋生,因在街头默坐修禅,被称为“诗坛僧人”。
?所以这是一个与余光中、洛夫同时代的人,是华语重要诗人之一。余光中称周梦蝶的诗“像炼石补天,补心中的遗憾”。
?周梦蝶是诗坛少有的蜗牛派,创作半个世纪,却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过五部诗集:《孤独国》《还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约会》和《有一种鸟或人》。
?回溯周梦蝶的一生,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经历过人间大恸的人。也或者可以这样表述,没有过世间切实的深情和悲恸,做不成一个好的诗人。
?因为诗人,正是这个世界上对好恶、爱恨、悲喜甚至阴晴,最敏感、最锐利的那一群人。诗人,从不会取笑任何一颗脆弱的、易碎的心。
?周梦蝶先生早年的诗歌带有禅思和机辩,语言凝练清洁,显示出这是一个稳重中又带有热烈的人;晚年诗歌更偏向于对寻常日子的观望和感受,回归到了大地。
?一步一涟漪。你翩跹着
踏浪花千叠的冷冷来
来赴一个密约
一个凄绝美绝的假期
?想渺渺烟波老处,太白星影下
许或有谁正挥洒石破天惊的大壁画——
自无尽藏磅礴的心里幻出
万水千山络绎辐辏着
奔来他的腕底
?种五十亩酒谷
再种五十亩酒谷
再加上三日一风,五日一雨
我的忧愁们将终年相视而笑了
?龙应台曾说,如果没有诗,周梦蝶只是被大时代拨弄的退伍军人、骑楼下小贩,或是残酷时代的风中蓬草,他的孤单身影将是岁月的凄凉与人生辛酸。可是,因为有诗,他成为一种态度,他的一生清冷也成为一种美学。
?这是时代对个体的塑造,当然也是宿命对岁月的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