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2024-09-04 20:38:24

读《一个女人,在北极》|“你必须亲眼见证万物的死寂”

💬📕

/

朋友特意送了我这本轻薄的小书——《一个女人,在北极》,说我一定会喜欢。

1938年出版的书?2024年才第一次中文版?还是北极?离我如此遥远又如此陌生。但是朋友说,勇于探索的人一定先享受这世界

她说对了,看完之后我果断把“去北极”加入到了我的#遗愿清单#中。

冷岸岛,即(挪威属)斯瓦尔巴群岛,1934年37岁的作者克里斯蒂安·里特(Christiane Ritter)追随丈夫和另一个猎人小伙卡尔在这里过了一年。

读完这本书,内心受到强大的震撼,不是沉重的叙事感所带来的震撼,而是大自然所带来的触动,哪怕只是透过文字的力量:

“身处这片什么都长不出来的枯瘠土地时,我才知道食物源源不绝地生长,是何等的神迹。”

“我这辈子第一次了解,在强大无比的大自然孤寂中,事物拥有了另一种意义,一种与我们那人际关系不断变动的世界中,截然不同的意义。”

“若没有听过震耳欲聋的歌声,浅鸣低唱就不会感动我们。我们人类不过只是供世界之歌演奏的乐器,我们不是意念的创造者,只是意念的载体。”

关于极地、霞光、永夜、浮冰等等事物,关于自我与自然关系的大寂寥与大和谐的想象潜能。

作者把极夜极昼的体验写的很好,人类那自以为是的文明,在大自然中根本不值一提。

“最难的是在孤独与黑暗中耐心等待。而现在,我也学会在独自生活的这段时间里该做些什么:做事、做事,不停地做事,才能忍受寒冷和孤单。”

“这种绚丽的光蕴含着某种想要俯降地面、想要拥抱我们的含意;蕴含着某种抚慰人心且预示着什么的意味,却又在与世隔绝中静默无比。”

“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文明严重缺乏维生素,因为文明不直接从那永远青春、永远真实的大自然汲取力量。人类迷失在反自然与机关算计之中。”

还有随书送的那张透明的极光书签,对着一盏灯来回移动,忽明忽暗的光线让这张书签显得十分生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再多的溢美和旁观,哪怕是影像资料,也无法取代人在地球上最极端的自然环境里生活一年的真实见闻和感受:

“光凭一张船票的价钱,是无法让北极地区交出它的奥秘的。你必须经历那里的漫漫长夜与风暴,打破人类的狂妄自大,你必须亲眼见证万物的死寂,才能领略它的蓬勃生气。北极地区的奥秘与北极大地那令人悸动的美就蕴含在光线的复归,在冰雪的魔力,在荒野中窥探到的动物生命节奏,在当地万千生命呈现出来的法则之中。”

人们懂得感谢上帝创造的万物吗?

极光、长夜、极寒、暴雪、死寂、渺小、生命、春天……还有狐狸、熊、海豹、雷鸟、绒鸭、海冰……难以想象的自然奇观,配上极限生存的严酷挑战,真正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在浩瀚的大自然中,人类是如此渺小,所有一切欲望都能降低到最低需求。想起一句话:世界的混乱,有一半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多么少

“或许必须感受这种终极的孤立无援,人类才会变得谦卑,以体察事物的本质。

历经漫长的孤独,历经绝望的夜晚,历经洞察理解与悔改,外头的风暴终于止息。

从这一刻起,我便获得解脱。某种感知得到的,更崇高的存在便不再弃我而去;而赐予我平静与力量,照见极夜的高低浮沉的,正是这种存在。

从此我便理解,上帝就存在于世界的表象之后。”

这是作者在后记中,回答读者对“您是怎么熬过北极永夜的?”的答案。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之感,居然能从纸张与文字之间渗透出来,去遐想那至暗至静时刻带给人们的压抑与安宁:

在作者的文字中,我分明看出了强大的平静力量,以至于相信这种平静可以庇护一个人度过生命的严冬

“人类无比恐慌的看着自己身不见底的虚无”,我爱自然,尤其热爱精神与自然发生碰撞的时候。

虽无法设想北极的永夜要如何渡过,但一直觉得人应该把自己交付给某种更宏大的存在,比如大自然,以更好的回观自己,体察事物的本质,变得更谦逊并获得安定的力量。

最后,好喜欢卡尔的乐观:每天都要散步!永远保持幽默!

(▲截图|纪录片《极地》)

相关阅读推荐:

1.读《万物交响》|“心向原野,脑海兜风”

2.读《积极希望》|积极希望是日复一日的实践而不是拥有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