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急性子的人,一般拿到书之后都会匆匆忙忙先把它看完,然后好书再从头再看。
吴为的这一本《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却是一个例外。
感觉就想留着一天看一点,也借她的酒杯,回忆自己的往事。
这是一本摄影加随笔集。
作者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家中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能引起她对两位老人的回忆。
于是,那些寻常物品,满眼望去都是爱的痕迹。
一个亮着的电暖器(p19),作者借它想到了小时候的烤火炉,想到每年冬天,外公外婆都会在这个炉子前面把她要穿的衣服烤得暖和了,然后再塞进她的被窝,有人疼的日子只道是寻常,直到有一天拿起了冰冷的衣裤。
不由想到了我的奶奶,小时候的冬天没有暖气,临睡的时候,奶奶总要来我的屋里转一圈,然后把我的衣裤都塞到两层被子中间,说这样起来,衣服不至于冰腿冰身子,也不至于太暖和了,出去招风。我已经没有了我的奶奶很久了,那天看到作者这个电暖器,不由得泪流满面。
外公外婆留着大量的杂物,而这些杂物上都有家人的痕迹。
作者把这些杂物收集整理在一起,然后一一拍摄,也在拍摄的过程中,体味着两位老人的心情。
我也一张张细细地看着两位老人留下的痕迹,回忆着我家那不曾留下痕迹的老人。多次搬家,家中已经几乎没有了早逝老人的痕迹,偶尔有一天,在杂物中找到了奶奶曾经用过的一把剪刀,虽然其中一个半圈已经断掉,我还是把它珍而重之地藏着。
作者是一个有心人,她和贾玲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把家人曾经走过的痕迹定格。
贾玲用的是故事,作者吴为,用的是细节。
看这本书的时候,每翻动一次书页都非常的轻,似乎害怕惊扰了两位老人家。
有文字的地方,细细品味着作者的文字和情感,没有文字的地方,自行脑补着可能发生过的故事。
比如这个空空的红包袋,到底曾经承受了谁的爱?钱老人家可能已经花掉了,但是这份爱,老人家会把它藏在心间。
作者很擅长把情绪表现出来,比如一对普通的发卡,如果单单就是这对发卡,可能不会让人破防,可是两个对页里面,一张是外婆带着这个发卡的照片,另一张就是外婆离去之后孤零零的发卡,当你左右两页来回看的时候,你怎么还能控制住你的情绪?
感觉每个家庭都应该做一套这样的书,让长辈们的爱和人生流传下来。
他们是平常人,他们也应该被记住。被爱是一种温暖,被记住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