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小小的书;
这是一本小小的适合放枕头边的书;
这是一本小小的适合放枕头边细细品味的书。
它充满禅意、充满哲思,兼具古典与现代。
余光中说:“他写诗像炼石补天,补心中的遗憾。”
叶嘉莹说:“他的诗无论就意境而言,还是就表现而言,其发言遣词,都源于一份真切的诗感。”
他,周梦蝶,书——《梦蝶66首》。
华语重要诗人之一,年轻时随军赴中国台湾。在台北街头摆书摊谋生,因在街头默坐修禅,被称为“诗坛僧人”。
此书从他留下的三百余首诗作里精选出66首,分为天地、日月、星辰三大篇章,分别对应宽容、清明、温柔三个主题,有借用典故、有书写日常事物,适合在安静的时候好好去细细体会诗里的情感。
“种五十亩酒谷,再种五十亩酒谷,再加上三日一风,五日一雨,我的忧愁们将终年相视而笑了!”——摘自《九月》
写的访问南山,高处秋风萧瑟,满目极处是旷野,何等辽阔!何等豪迈!何来忧愁!唯剩一笑了之。
“又是错觉满天飞的十三月。蝙蝠与陨星群齐染上了色盲;在水镜之下,在水镜之上,有人正以自己雕塑自己,正为一尊苍白的反射又反射而颤栗。”——摘自《十三月》
借自古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索斯,美少年,喜临流照影,顾盼自怜,后竟憔悴死。“错觉”、“色盲”、“雕塑”、“苍白”、“颤栗”,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对着水面的影子自叹自艾的情景,尤其是“颤栗”一词,那种惊恐的绝望,一下子敲中你的心。
“烈风雷雨魑魅魍魉之夜,合欢花与含羞草喁喁私语之夜,是谁以狰狞而温柔的矛盾磨折你?虽然你的坐姿比彻悟还冷,比覆载你的虚空还厚而大且高……没有惊怖,也没有颠倒,一番花谢又是一番花开。想六十年后你自孤峰顶上坐起,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簇拥着一片灯海——每盏灯里有你。”——摘自《孤峰顶上》
此首我读来的感情犹如过山车般从激烈到平和到宁静。感受过风风雨雨,也感受过花谢花开,生命在历经千万般风波后,心底依然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温暖。
读周先生的诗,有种禅意的美,会发现与心离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