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读斯蒂芬金的英文原版小说,真是挺长的,断断续续读了快一周。
主要因为是8月才出的新书,还没有中文版,否则我才不会去啃英文版。
外网一片好评,不少媒体和读者都把这本书封为斯蒂芬金近年来的巅峰之作,负面评价也主要集中在政治立场方面,不少人对斯蒂芬金没事总在书里怼川普表示不满。
而读完全书之后,我的感受有些复杂,多少有些怀疑外网众口一词的好评是否也有营销的成分在,也许过了新书发布的窗口期,更多读者的反馈出来后,能有更全面的评价。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比较割裂的,因为这本书涉及的元素有些复杂,而且是整章整章的切换风格,几乎像是几本完全不同的小说被揉在了一起,当然斯蒂芬金讲故事的功底在那里,整个故事还是能衔接起来。
于是小说读起来就变得一会显得冗长,一会又很急促,还有部分桥段让人感觉不适。
整体来说,《Billy Summers》作为一本犯罪小说,叙事手法娴熟,对主要人物的刻画精妙,很善于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赋予人物生命力,但整体故事像是犯罪小说经典桥段的精选集,缺乏新意,而对性暴力的描写过于直接,像是某些B级片一样,有种以反暴力的名义渲染暴力的感觉。
但这本小说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而且作为斯蒂芬金的作品也的确很大概率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搬上荧幕,老金本人在接受采访时都直接点名了,他脑海中的Billy就是杰克·吉伦哈尔的样子,我在读完之后,也觉得吉伦哈尔的形象非常合适,希望真能看到这样的影视化改编。
————剧透线—————–
斯蒂芬金一直以来几乎成了欧美世界恐怖小说的代名词,不过这本《Billy Summers》完全脱离了恐怖小说领域,甚至连一点超自然元素都没有。
这是一本犯罪类型小说,主人公Billy Summers是一名杀手,与一般杀手不同,Billy接单的条件是,目标必须是坏人,而且是他认为死有余辜的那种才行。
故事的开始就是源自这样一单生意,中间人给出了史无前例的高价,而目标人物是另一个杀手,一个没什么道德准绳的杀手,给钱就杀人,绝不挑食。
目标符合Billy的要求,同时酬金足够丰厚,让Billy打算做完这一单就金盆洗手,而过于丰厚的酬金,和他看过的无数个关于最后一票生意的故事,都让他对这次的事情有不好的预感,因此分外小心。
而且这次的任务耗时很长,因为目标已被警方抓获,Billy需要在目标被移交受审的途中动手,而移交日期未知,因此Billy需要先以假身份潜伏在任务地点。
Billy被中间人伪装为一名小说家,在一个街区租好了房子,在一幢写字楼中有一个工作室,那间工作室就是到时候的狙击地点,在那之前,Billy需要以小说家的身份融入那里的生活。
Billy的确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他很快就和邻居们打成一片,大家都很喜欢他,甚至会邀请他来家里吃饭,在写字楼里Billy也和不少人成了“朋友”,一起在楼下的餐厅喝咖啡聊天。
这一段生活占了小说很大篇幅,事无巨细的描述Billy作为“小说家”的日常生活,几乎让我怀疑这本小说的走向是不是和预期的不太一样。
而借着“小说家”的身份,Billy真的开始写小说,只不过这不是小说,而是他的个人故事,于是,斯蒂芬金就通过这本书中书来讲述Billy的人物前史,这又占了故事的一大块,也许有接近四分之一的篇幅。
从Billy的童年讲起,到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狙击手,到后来的杀手生涯。
当你觉得一件事可能会出错时,这件事八成就会出错,至少在小说的世界中,故事总会在这时发生转折,Billy的预感没有错,这次的事情果然不简单,在Billy再次干脆利落的完成“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下一个目标,显然自己被合作多年的中间人出卖了。
而故事从这里开始再次变轨,在潜水期间,Billy救了一个女孩 Alice,然后就进入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节奏。
Billy为女孩复仇,帮助女孩重新站起来,而女孩成了Billy小说的唯一读者,这个世界上唯一了解Billy完整故事的人。
两人之间情愫渐生,亦父亦女,亦师亦友,又分明存在着两性间的吸引,总之就是传统硬汉故事碍于当下女性主义价值观的扭扭捏捏的产物,内核其实仍然是英雄救美、《my fair lady》式的故事,女性作为被拯救被塑造的对象。
对于Billy和Alice的形象塑造其实还是挺生动的,两个人物都有很多让人喜爱的特质,只是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能感受到作者的纠结,而最终的结局也没能走出传统杀手故事的套路,Billy的最后一单生意好像也并没有那么与众不同。
其实我一直期待着最后斯蒂芬金能用他擅长的超自然元素让这个故事有所不同,前面提到的那个据说闹鬼的房子,本以为会在后面派上用场,结果也就这么默默的结束了。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