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大七 2025-01-20 11:28:42

人类的记忆究竟是什么?

小林泰三不愧是当代日本SF界处于金字塔尖但又有些特立独行的存在,他的厉害之处不是文字水平或者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思,而是能够从一个普通的点子(设定)开始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展开。看过他写的《看海的人》就可以体会到他大脑和其他作家天差地远的地方。别人写黑洞是写穿越是写光无法逃逸,小林泰三写黑洞是写时间流速不同的两人的爱情。这种差异就是让读者对小林泰三作品喜爱的理由。

本作《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也同样是基于一个常见的SF题材——人类记忆的存储与转移。但是小林泰三在本作中为这个题材增加了一个新的设定,即人类步入了无法凭自身记忆的“大遗忘”时代,以此让作品中出现的记忆存储和转移变得更为理所当然。

外封、本体和书签

本作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人类刚开始产生无法记忆现象时候的社会百态。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一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专门写一部灾难类长篇SF小说,现在用在长篇小说的引子部分实属浪费。书中几乎用严谨到类似科学实验的笔法描写了一小部分人类是如何通过分析理解了自己无法记忆这个事情的(虽然在刚开始时候女主角认为自己是多重人格这种想法和她在后面的剧情中表现出来的非常理智聪慧的人物设定有些不符),其后又同时写了核发电站中的员工在无法记忆之后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渡过一次核危机事故的经历。这两个故事都是“大遗忘”刚开始时人类的极小的一部分自救。这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书名中“过去的记忆”的内容。

而显然如果小林泰三愿意的话,可以再写出十个同样描写危机之下人类自救的故事。但小林泰三没有继续描写人类与记忆流逝抗争的故事,反而仅仅是把这当成了后续真正关于记忆存储和转移的SF背景知识。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通过精简他认为不必要的背景说明文字,压缩了整部作品的篇幅(这一点我们看小林泰三的作品一定能够体会到,他的作品就没有超过300页的长篇出现)。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作品的精华,小林泰三与众不同地使用了短篇连作的结构来完成一部长篇的重要组成。和《看海的人》这部短篇集类似,第二部分的单数章节完整呈现了“我”和另一个人类的对话,对话每每以“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来作为暂时的结尾。这一部分文字既起到了引出每一个偶数章节六个不同故事的作用,还和六个故事完整地构成了“我”探寻自己究竟是谁的一部长篇。

而六个故事又依次不断深入地表达了小林泰三关于“如果记忆可以被储存以及转移”这个SF设定之下可能遇到的渐趋复杂的种种问题,以及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设定之下对于人类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灵魂究竟是什么的畅想。但如果和书名的后半部分“未来的犯罪”进行比较的话,我们还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取这个书名。

第一个故事仅仅是述说了一对男女不小心互换了记忆棒产生的问题,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性别认同障碍的成因及解决(书中是这两人结婚了)。第二个故事则讲述了利用优秀人员的记忆棒来改变人生的故事,这里初步探讨了人类是凭生物性特征(外貌、DNA等)还是精神性特征(记忆)来获得他人的认同的。第三个故事则完成了在故事设定下同一人拥有两份不同的自己的记忆的故事,对照现实的话就是关于多重人格的成因,也算是呼应了全书第一部分一开始关于女主角怀疑自己是多重人格的内容。

而从第四个故事开始,小林泰三的思想就开始进一步放飞了。第四个故事他利用了设定完成了一家四口只剩两人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家庭的完整性的挑战,也在这一个故事中进一步探讨了人类所谓的活着到底是肉体存活还是记忆的留存。第五个故事更是讲述了一名研究员利用自己的记忆棒拯救一个村落的经过,在这个故事中记忆棒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凸显,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记忆被一直保持下去,那个人就获得了永生?第六个故事表面说的是活人的肉体被死者的记忆棒占据后发生的故事,实则上就是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对于人类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标志的态度。

也就是在后三个故事之后,全书来到了最终的结尾,在作者的表达中,人类掌握了记忆的存储和转移技术之后,实际上已经获得了永生以及人类电子化的能力。到这里我觉得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书名中“未来的犯罪”的含义了。我认为,这里说的“犯罪”是指人类抛弃了千万年来的伦理,甚至可以抛弃生物性的肉体,记忆棒的产生既避免了人类文明的消亡,但又一手促成了“人类”这个生物的真实性的灭亡,一个人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人也可以是一个人,一切可能进入到完全虚拟的电子世界中。这是对现实中人类的背叛,正是一种“犯罪”。

我不禁拜服在小林泰三脑洞大开的奇思异想之下。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