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小薇的碎碎念 2025-01-20 11:28:36

关于女性主义,我们谈论的还是太少

这本书有个副标题,“21世纪的女性主义”,这很重要。时代发展到今天,很多事情有着不同阶段的特征与看待眼光,需要谈的更彻底与清晰。我们关于女性主义的话题,了解和谈论的还是太少,不够多。

我为之而来的:

是沉船而非沉船的故事

是事物本身而非神话

——阿德里安娜·里奇《潜入沉船》”

作者在扉页上引用了这首诗,看完整本书会有更好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本书写得很严谨,不是猎奇,有很多数据支撑,看完之后对很多现象有了理解,引发了思考。比如有色人种的问题。

在书的前面,作者引用了些案例,这里面的区别是财富的不同,或人种的不同。如:纽约一个大学,“2013至2014学年只有4.2%的学生是黑人,但该年50%的性侵犯指控的对象是黑人学生。”也就是对黑人的标签化印象。还有对黑人女性的贬低,认为“没人会强奸黑人女性”,这让我想起福克纳的一个短篇小说,里面写了黑人女佣遭到的歧视,丈夫的毒打与白人的凌辱,她不受尊重,她充满了恐惧。

有的案件的被指控对象是白人,有财富的,最后会认为动机不足,就算有证据,结果也判的很轻。

作者认为,一些解放、平权运动,关注的是富裕的女性和有色人种男性争取与富有的白人男性平等的权力。关注的只是特定人群的利益。没涉及到劳工阶级或贫困人群。

METOO运动后,好莱坞一些明星被指控罪行后,不想承担更多的后果,想要复出,演戏。他们的惩罚太轻了,后果不严重,犯罪成本不高,那么有些事情很难改变。

有些是被忽视的。

“个人偏好很少只是个人的——不要娘,不要胖子,不要黑人,不要阿拉伯人,不要亚裔,不要印度人…”

我们被公众传播或约定俗成,刻板印象,束缚着眼光,而不知道这些标准从何而来。谁给我们的?

作者在《教与学的伦理》篇章里详细的讲了师生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才是平等和真实的,这很符合当下或者过去发生的一些新闻或社会事件。拨开迷雾看清怎样处理这样的关系,这本身并不对等的关系。其实,这也就涉及到了权力,是否利用了权力。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不对等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眼光,我们关注女性主义时,有没有注意到她们的身份、阶层、受教育程度,甚至是肤色。比如作者总提及的劳工阶级。女性的困境,阿富汗的女性,深处战争中的阿富汗女性80%在贫困之中,面临更多被杀的危险。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法律案件,社会新闻,事实,理性的挖根掘土,追溯问题的根本原因,比较值得看的一本书,看的过程中会想到波伏娃的《第二性》,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有些概念联系了起来。因为这本书中也用了“厌女”这个词,看完《厌女》会对这个词,这个概念有一些了解。它不是字面意思,是一种社会心理,女性也会厌女,一种认为女性身份的低下的意识。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对当下的现象,比如分手不成刺伤女性的现象,暴力,还联想到影视作品中的爱情观,价值观,择偶观。有的是否有些陈旧了。

所以,这谈论的是21世纪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经历过历史上的转折事件,不同阶段。在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时代,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发展了呢?很值得关注。

关于女性主义,我们了解的并不多,谈论的也并不那么彻底和清晰。多一些这样的书出版,多一点了解,是件好事。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