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慕愁空 2025-01-20 11:28:09

关于性和性别,如何提出真正的问题?

作为一个关心性别议题但是不太爱读理论书的人,我阅读《性权利》的感受是非常震撼。在开始写这篇书评前,我去看了亚马逊等网站上的英语书评,重点看了差评:有人说都是我知道的内容,不够深入,有人说没有广告宣传的那么震撼——显然,对于一部分欧美读者来说,这本书已经有点旧了,但是在中国,它可能还是太新了。

我尝试以书中的论点,反驳网络讨论中的常见话术。

话术一:没有性别压迫,只有阶级压迫。

交叉性的核心洞见是,所有只关注相关群体内部成员的解放运动——只关注女性的女权主义运动、只关注有色人种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只关注工人阶级的劳工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此类运动只能最好地服务那些群体内部受压迫程度最轻的成员。

每次看到拿阶级视角否定性别视角的评论,我都很想反问:为什么不是既有性别压迫,又有阶级压迫呢?女明星确实收入高,但她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受到男导演、男演员的霸凌和剥削。女工人和男工人同样受资本家压迫没错,但是性骚扰是女工人要额外承担的。不同视角要综合考虑才对。

话术二:MeToo运动会变成泄私愤的工具,甚至被用来“搞人”。

这句话放在欧美也许成立,但是在中国,一般是举报老师/上级性骚扰的学生/下级“被搞”,可与之类比的或许是强奸诬告的情况:

在很多情况下,是男人诬告别的男人强奸女人。

这里的诬告者一部分是真正的强奸犯,为了脱罪而找人背锅,另一部分是急于结案的警察,逼无辜者认罪。真正诬告强奸以泄私愤的“坏女人”并没有那么多。

作者也并不认为MeToo运动毫无问题。MeToo获得巨大的声量始于白人女明星发声,而在她们之前,黑人女性早已在抗议职场性骚扰,却没有获得相同的关注。美国的政治文化认为黑人男性是天生的强奸犯,黑人女性则性欲超强、不可能被强奸,这当然是错误的。此外,作者认为,在社交网络公开谴责某些男性的不当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行动,不仅仅是言论。至于具体要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话术三:incel(非自愿独身者)会说,没有女人愿意跟我做爱,我会杀人都是女人害的。

其实事情是明摆着的,“性权利”不是每个人(尤其是男人,因为女人一般更需要不被强奸的权利)理所当然能拥有的。阻碍著名incel埃利奥特·罗杰获得性生活的,实际上是父权制的建构:

罗杰的欲望——他对“被惯坏的、不可一世的金发荡妇”的色情执念——本身就是父权制运作的结果,“性感的金发荡妇”之所以成为所有女人的代名词也是如此。

非要说女人以及女权主义与incel有什么关系的话,可以这么讲:

女权主义远非罗杰的敌人,女权主义更可能是抵制那个让他因为自己矮、笨拙、缺乏男子气概、混种族而感动自己不如别人的体制的主要力量。

这个论点也可以类推到怪女人“打拳”害他们娶不起老婆的言论上:首先,拥有一个老婆并不是每个男人应得的权利;其次,结婚难的主要原因是父权制导致了畸形的性别比以及较高的结婚成本;再次,女权主义追求的是废除彩礼制度(真正从彩礼中得利的也很少是新娘,而是她的原生家庭)和恋爱婚姻中的自由平等(也有反对婚姻制度的女权主义,就不展开了)。

之后,作者探讨了性欲望、性偏好是否真的是“个人选择”。罗杰希望与漂亮的金发白人女性上床,这是美国文化的一种性秩序的建构。放到中国的话,我能想到的是对男人身高的要求,我们常开玩笑说一米八的男人绝对不会不告诉你他有一米八,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社会对高个子的偏好与重视。喜欢高个子男人真的是一种原始冲动吗?恐怕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化建构。

话术四:你是女权主义者,你支持性解放,所以你应该和我上床。

这种话会以不同的变体出现,你不这样就不爱我,你不这样就不够酷,等等。作者提出的问题是:

性革命究竟解放了谁?

我想,不应该是不答应别人的性邀约就等于保守落后,而是说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跟特定的对象做爱,而不是由父权制替我们做决定。

最后,我想反驳一下经常听到的“男女对立”这个词:让男人和女人对立起来的,是揭穿真相的女权主义者吗?当然不是,制造性别矛盾、让男女对立的明明是强行规定男人比女人优越的父权制。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