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Lazydust 2025-01-20 11:28:02

理解妈妈,理解保洁,理解中国

这本书真好,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穿透力。有点像中国版的《乡下人的悲歌》,但我私以为写得更好,可能因为母女的爱和牵绊更让我容易共情。它的故事是平和朴实的,但是内核却很深刻。

很多人拿它和《我在北京送快递》相比,我也很喜欢《送快递》,但它们完全不同。《送快递》的自我叙述,包含了大量的自我选择甚至自我放逐/抽离,而《保洁》从一个女儿的视角描述出的却是大量的无法选择,是生命在不得不为时迸发的坚韧。

9年前,我在博士论文的开篇写到:中国正在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进程,而作家们也在借用想象系统去解释城市。可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却不止一次地感受到,这趟人类历史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列车已经徐徐到站,很多用过去4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渐渐消散。这其中体感最强烈的一点,也许就是建立在大量农民工群体之上的城市日常运转。

我们现在的城市生活某种程度依托于巨大的城乡剪刀差,其本质来源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这并不新鲜,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就已经存在,但因为乡村对于话语权的占据,以及整体意识形态对于经济的压抑,这一切被遮蔽了。直到那趟列车启动。本质上,这当然是一场巨大的掠夺,但却很难称的上纯粹的剥削,因为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更苦。数以十亿计的农民以“辛苦”告别“艰苦”,为这趟列车烧红了燃料。他们来城里是为了挣钱,他们也真的挣到了他们在农村永远无法挣到的数字。不公平的分配因为建立在更不公平的分配基础上,变成了滚滚的时代洪流——这当然不会也不应该持续了。

快速增长期结束了以后我们会面临什么?这是从疫情开始贯穿到2023年整体的迷茫基调。很意外地在这样的一本并不严肃的小书里,我窥到了一些答案。理所应当的东西会减少,坚固的东西会坍塌。当增长的红利散去,不公平的分配只会更加凸显。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它像中国版的《乡下人的悲歌》,美国学者从《悲歌》里理解Trump为什么会获选,而关于中国未来的一些迹象也藏在了这本书中。这当然未必是作者的本意,只是像我今天中午散步时和同事聊到的:无论作家怎么努力,ta总很难描摹一个时代,而无论ta如何离经叛道,ta的作品里都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