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人类终将记起失去记忆的恐慌。
在日本作家小林泰三的《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中,作者构建了一种别样的“疫后世界”。
某一天,人类发现自己再也记不住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之前做过的事。
一种短暂性失忆症在人群中蔓延。
少女反复在“醒来后”写下自己此刻的感受,安抚焦虑的母亲,看着电视上一脸茫然的主持人和记者。少女决心,如果想拯救自己和别人,一定得做点什么才好。
大部分人并没意识到,这种短暂失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直到核 电站因为指令下达不清晰、无法区分常规问题和潜在问题,人们才终于明白——
如果你的一生,只有短短十几分钟记忆,那么你就和婴儿无异。一旦把婴儿放置在极端发达的地方,如果没有保护机制和引导机制,婴儿是无论如何也生存不下来的。
此刻的全人类,几乎就是一群初生的婴儿。是等待灭亡还是生存下去,何去何从,需要快速想出对策。
故事就在一个全人类都失去了最平常的“记忆”的状态下展开了。一代又一代人过去了,人类的顽强生命力,并没有因此灭绝,而是找到了与失忆共存的方法。
当失忆的那天已经成为历史,新一代从出生开始就依赖记忆条生存的年轻人,他们依然有他们的生存方式。
这群人从出生开始,体内就插入了一只保存记忆的内存条。这根内存条可以帮他记录一切日常活动,他的喜好、待办事项、人际关系等等,都可以记录。
说白了,人类失忆后,内存条就取代了曾经的记忆,帮助人类仍然可以活得像个“正常人”。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旦拔掉内存条,这个人的意志就会变回初生婴儿的状态。虽然肉体已经成年,但他的思维和意志却会变得混沌和茫然。
分不清自己在哪,在做什么。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谁。
——
本书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在前半部描绘了“大遗忘”事件的始末,后半部则将人类在适应了遗忘症以后的各种各样境遇进行展开。
有的人在碰撞中,内存条被撞了出来,阴差阳错间安到了别人身上。此后,仿佛是这个内存条自己的意志一样,安到哪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拥有了内存条的记忆和意志。
手术中被插错记忆条的孪生姐妹;车祸中为了保全家人而对调了内存条的父亲和母亲;一个从未接受过内存条的原始村庄;以出借肉体去帮助别人“复生”的招魂师……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探索了人类拥有内存条以后的生存景况。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一个人的肉体承载了他的灵魂,还是内存条承载他的灵魂呢?
从人类插上内存条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再也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去主宰人生了。
内存条成了灵魂的主人。这不能不算是一件比失忆更可怕的事情。
也许这件事本身就无解,就如现今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不公、背叛、压迫全都无解一样。
但书中却给出了一个答案——随心所向就好。
当人类真的走到那一步,也许还是要回归内心。至于结局究竟如何,答案只能交给未来去回答了。
这么一想,生命又何尝不是一件既危险,又与浪漫并存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