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年度读书榜单 2023年度读书榜单 2022年度读书榜单 更多历年榜单 momo 2025-01-20 20:40:20

读后感

这本总体来说还是以事件顺序为脉络,将“秦制儒教”穿插其中的东汉断代史。正所谓,不绝如缕,明线“东汉”虽然断了,“秦制汉教”却传承了下去。不得不说断代史最近越来越少了,一方面出书风气是以小见大,且过往的史学大家著述也已成熟。
这本总体来说还不错,固然有一些哗众取宠,为了增加可读性而存在的噱头,当然也有更深的作者想要借东汉断代史所阐发的历史思考。这种博弈非常鲜明地表现在标题之中,“三国前夜”用于扩大阅读受众,“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讨论的东西。其实从市场反响而言,这个策略是成功的。
引子是从王莽的头颅说起。这位两汉之间的传奇“穿越者”,一直以来被赋予了诸多神话色彩,作者将其视作儒教幽灵所选取的第一任肉身使者,但是没有详述其中逻辑,新朝正好是我的历史空白,因此不能多做评价。从王莽旁征博引到克伦威尔,我以为两者联系性并不显著,又像是唐突插入的对世界史读者的邀请(几次中外譬喻之中,只有尼禄和汉灵帝之间的比较是我所喜欢的)。对于王莽头颅的制作过程,作者却不惜笔墨,感觉像纪录片的开头放了一段R级片,倒是不乏感官刺激。
本书的主线是“秦制——儒教”,这一政教组合方式起于西汉,定型于东汉,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博弈,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在其日渐成熟的东汉一朝,就因为权力碰撞形成了大规模的党锢之祸,而且印证了“堵不如疏”的道理,士大夫阶层在这种人命杀伐之中千锤百炼,越发牢固。“秦制”给人的感觉是很冰冷清晰的,是社会运转的架构,但没有给道德和情义留下太多的栖息空间。“儒教”则恰是社会的粘合剂,使东汉在桓灵二朝一通折腾之后,还能残存几十年。极端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朝的皇帝更像一个职位,统御海内,但有能者居之,没有其他的就职门槛。而有汉以来,贵族政治虽然在明面上被废弃,儒教统治下天子血脉、地域教俗、门第师承,却取而代之成为了公认的道理。只有当汉天子主动走下神坛,不再承担儒教所尊的“王”,群雄逐鹿才有“名”。遗憾的是“秦制”“儒教”具体是什么,作者也没有辨析分明,怕是也很难说明白。
除了“秦制儒教”,“寡头皇后制”也是一个颇有意思的概念。在皇权体系下,“皇后”名义上不是一个必然的职位,但多数时候都有其必要,在“帝后共治”的理想情况下,权力在二者之间此消彼长。书中的“寡头皇后制”主要是指汉室传承巍然不倒,皇后之位则在六大寡头家族中流转(近亲结婚,怪不得东汉后期子嗣凋零),我斗胆做一个推论,“宦官”和“士大夫”也是帝制的副产品和二把手,无禁省则无“宦官”,儒教影响下的三纲五常也让“士大夫”成了皇帝的妻子。阅读东汉的权力流转,让我满脑子都是“谁是你的新娘~🎶”,这次权力会成为谁的头花?当然,六大家族之后的寡头形态并不明显,但“皇后”一角我觉得是形象的。
本书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人物是一个女人,梁妠。她是“寡头皇后制”的末代产品,外戚干政的重要纽带,梁翼时代的开启者,冲帝、质帝时代的摄政者。她从与士大夫清流的代表李固共治天下,到与哥哥梁翼同流合污弄权朝堂,其中的转变形象地说明了权力对人的异化。权力何止是男人的春药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猛虎,女性当然也是。
东汉还有一个特色制度是“宦官家族”,因为刚读完清史,因此我猜想其存在形式可以说与“包衣”类似,但奴婢属性和个人特征能强一些。有时候会阴暗地想,“宦官家族”为了长盛不衰,是否会在每一代族人中挑选一些进宫,否则二代权力是如何承接的?曹操的例子便是在爷爷大长秋曹腾死后成为了地方豪族,父亲通过买官才再次进入中央。此外,宦官作为皇帝身体的外展,从秦汉开始就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且本身并非舞权弄势的铁板一块,却在历朝历代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正视,这实在是有些遗憾的。
泰山区域在当今是礼仪之邦的代名词,在那时候却更多的作为人死后往生之地的符号出现,又是沂蒙山区余脉,因此竟然是著名的贼乱之地。这点真的令我非常震惊。秦汉两朝封禅泰山的奠仪因此又多了几分镇压邪祟的味道,果然承接了上古民风,不可以今日视之。
书读到末尾1/3,人名呈现几何倍的增长,多数姓李、杜、陈,两字人名难以区分,且有部分眼熟,时常认错,苦不堪言。满脑子都在认爷认爹。袁家那憋屈的四世三公竟还敢挂在嘴边,实在脸皮太厚,袁绍小小年纪就展现了暴力狭隘的一面,俨然是空有雄心壮志却并无儒学风骨的世家公子哥。读完东汉史再看荀彧对汉室的忠诚,坚强脆弱的美丽中又实在有些愚钝,你就跟曹公走了吧,这汉家天下有什么好留恋的呢……历史局限性,我不能怪他。
虽然已经提到过很多次“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但在书里看到还是为之一震。特别是详细了解到此次不同寻常的宫庭政变,两位帝子的来路已经血流漂杵,前路更是风雨飘摇,天下大乱前夕的萧杀气氛之中还闻到了风中切实的血腥味,是流着血色的历史浪漫。
洛阳火光冲天,北邙千年未变。

年度图书 历史/文化 年度图书 社会/科学 年度图书 外文小说
©2024-2025 vimge.com